【閃文集】瑪利亞觀音

文/林一平 |2018.09.18
6888觀看次
字級
觀音陶瓷座像 圖/林一平
東禪寺的美麗花園 圖/林一平
拿撒勒的聖母聖嬰像壁畫 圖/林一平
圖四:作者素描聖母壁畫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2018年7月,我來到馬來西亞雪蘭莪(Selangor)的佛光山東禪寺(圖一),有航法師為我導覽該寺院內外及佛光緣美術館。寺中有一座觀世音菩薩陶瓷坐像,面部豐潤,神情安詳,自在莊嚴,讓我流連不已(圖二)。

我遊歷世界,發現到處可見以觀世音菩薩為主題的藝術作品。而觀音的形象也常常和其他宗教的聖母融合。

2016年11月我到澳門媽閣廟參拜,該廟建於1488年,是第一批葡萄牙人上岸的地方。葡萄牙人上岸後問當地人,這個地方叫什麼名字,本地人誤以為在詢問廟宇的名稱,答說「媽閣」,於是MACAU就成了澳門的葡文名稱了。

媽閣廟原稱「媽祖閣」,顧名思義主要奉祀媽祖,但媽祖的虎邊卻供奉著韋馱,相當有趣。一般而言,護法韋馱應隨侍於觀音菩薩,媽祖屬於道教,卻也見到韋馱,頗有將媽祖和觀音形象融合的意味。台灣在日據時代前多信仰道教媽祖,1896年日本人來後要求台灣人改信佛教或神道。有說台灣人不忍離棄媽祖,於是道教移情媽祖於觀音,拜觀音時,也等同於拜了媽祖。

同樣的現象也發生於日本。1549年天主教傳到日本,頗不少信徒。豐臣秀吉在1587年下令驅逐外國伴天連(Padre,神父之意);江戶時代的德川幕府頒布禁教令,強迫天主教徒放棄信仰。

1626年,長崎在交通衢道廣設刻有瑪利亞的板子,要求人民踩踏,違者施以酷刑,是所謂的「踏繪」制度。被迫改變信仰的天主教徒相當苦惱。據說有一位神父夢見了觀世音菩薩,告訴他可以把瑪利亞的塑像當成觀世音菩薩,祈禱時,以塑像為聖母,如果被懷疑是天主教徒,被迫踐踏聖像時,則以其為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博愛異教徒,犧牲自我形象,真是普度眾生啊。這些被當作聖母瑪利亞的觀音像,胸前雕刻著十字架,稱作瑪利亞觀音(Maria Kannon)。

我在日本看到白瓷或青瓷的瑪利亞觀音像,名為「子安觀音」,很像中國的送子觀音,影射聖母瑪利亞懷抱著耶穌基督,在德川時代大量出現。

送子觀音在北宋時期已有,到了明清兩代,更普及於民間。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中國化的聖母子像應運而生,以送子觀音的形象,融入中國社會。當時的中國人看到「聖母抱子像」就當作「送子觀音」。明末姜紹聞在《無聲詩史》中說:「利瑪竇攜來西域天主像,乃女人抱一嬰兒,眉目衣紋,如明鏡涵影,踽踽欲動,端莊娟秀。」

我曾到以色列參觀義大利建築師梅斯奧(Giovanni Muzio) 在拿撒勒(Nazareth)舊城廣場重建的天使報喜大教堂(Church of Annunciation)。傳說這裡是瑪利亞的故居,天使加百列在這裡向她報喜訊,說:「妳將要由聖靈感孕生子,名叫耶穌」(路1:26-35)。教堂建築分兩層,下層地穴保存了古教堂的「聖穴」,上層為該城的天主教區教堂。教堂內的中堂陳設了由全球各地天主教堂捐贈的聖母與聖子馬賽克壁畫。特別一提,中國版本的聖母像是楊柳青年畫的送子觀音造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