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見潘忠正老師的人,總會驚奇於他的身材並非高大壯碩,反而顯得瘦小,但他散發出來的能量竟是如此之巨大豐沛,彷彿一座光傳萬里的燈塔。
圖/邱傑
文/邱傑
乍見潘忠正老師的人,總會驚奇於他的身材並非高大壯碩,反而顯得瘦小,但他散發出來的能量竟是如此之巨大豐沛,彷彿一座光傳萬里的燈塔。
潘忠正這幾年來常和藻礁畫上等號,桃園海岸迤邐四十餘公里長的藻礁曾是這塊土地的驕傲,卻因數十年來海域嚴重的汙染,殘餘不到五公里,藻礁帶危在旦夕。許多人知道藻礁的珍貴價值和稀有性起而捍衛,潘忠正無意中發現了這件事,他義無反顧投入護礁。
「我是番仔!」潘忠正以具有台灣原住民血統為榮,早在他任教於桃園觀音一所小學時,他就因發現家鄉河川淪為無德廠商排放廢汙水的排水溝,和一群義工合組社團,以「還我有魚的大堀溪」為訴求展開無日無夜的抗爭、監視、守護行動,年復一年鍥而不捨地努力,終使廠商知所收斂,政府公權力及行政良知也逐步被喚醒。大堀溪這條觀音人的母親河終於看到了魚,從生命力最強的吳郭魚逐漸的連河鯽、蓋斑等本土魚種也現了蹤,死去的小河終於回復了生命力。
幾年前,一座北部最大規模的煉油廠有意要遷來觀音,潘忠正再度結合在地民眾發起「觀音不要煉油廠」的抗爭,這件工作比守護一條溪更艱鉅萬倍,潘忠正手舉正義之旗引領鄉親打贏了那一仗。
守護藻礁是現階段最急迫的工程,藻礁在全台灣海岸線僅剩觀音、新屋這一塊,生態美麗動人,先後還發現藻礁區竟然孕育了國寶級保育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及各種珍稀沙魚,海鰻、海星,各種蟹類也多得不計其數。
潘老師結合在地志工並串連全台重量級生態與環境專家學者及社團發起一波接一波的陳情、訴求,目的就是要喚醒被矇蔽的執政當局拒絕工業填埋,應為子孫留下這座存活達七千六百年的瑰寶。
雖然還無法確定能不能贏得最後成功,潘老師早已為守護環境樹立了一個永不退卻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