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睡36小時 壓力引發類嗜睡症

陳玲芳 |2018.08.31
1930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現代人常因壓力大,普遍睡不夠、睡不好,二十三歲職場新鮮人小李,因為業績壓力大,常常半夜才下班回家,假日賴床補眠、連續睡覺超過三十六小時,連吃飯都叫不起來,被懷疑罹患「嗜睡症」。精神科醫師表示,長期壓力大、營養不均衡及長期缺乏運動,可能是罹患「類嗜睡症」。

由於他工作日都正常上班,家人不以為意。但連續好幾個月的假日,小李都幾乎在睡覺,連朋友約他都懶得出門,家人驚覺不對勁,趕緊帶他到精神科診所檢查。經評估,並不是罹患嗜睡症,只是長期工作壓力大,造成平日睡眠不足,因此遇到假日就「狂睡補眠」、陷入惡性循環,精神科醫師臨床診斷為「類嗜睡症」。

專業紓壓 調整作息改善

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近來常有患者求診、要求開立「嗜睡症」診斷證明,主訴工作或開會時常常無意間睡著,或是白天根本爬不起來上班,懷疑自己罹患「嗜睡症」。經診斷,發現大部分是長期壓力、焦慮、憂鬱、生悶氣等負面情緒累積,引起嗜睡問題,為「類嗜睡症」而非真正罹患「嗜睡症」。通常,只要經過專業的紓壓訓練,以及調整作息後,嗜睡現象就會有明顯改善。

楊聰財說,民眾對於嗜睡問題充滿迷思,其實「原發性嗜睡症」對成年人來說並非常見疾病,發生率不到百分之五,是一種「不該睡覺時,會突然睡著」的疾病,病患會發生不可抑制性的睡眠行為,例如有些人會「走路走一半,突然睡著」,或是「講話講一半,突然睡著」,這是屬於重度的嗜睡症疾病,需要接受藥物治療。

楊聰財解釋,「類嗜睡症」發生的原因相當多而複雜,包括長期壓力累積的疲憊感、長期睡眠不足,或是肥胖、憂鬱症、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特殊遺傳疾病等,也會出現嗜睡問題;另外,也可能與藥物或酒精等物質濫用有關,特別是依賴鎮靜助眠藥物者。民眾若有長期嗜睡現象,最好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診斷,避免影響生活及工作。

他特別開出遠離「類嗜睡症」的SMART五大處方:Sleep養成良好睡眠習慣、Meal 注意飲食均衡不偏食、Attitude保持正向樂觀好心情、Rest 學習正確紓壓技巧、Training培養適當運動習慣。

睡滿8小時 不如睡眠效率高

一般人要睡幾小時才適當?英國基爾大學的研究員結合過去的七十四項研究後發現,每天睡七至八小時才是最適當的。不過一天睡滿七至八小時也不一定就是睡好覺,真正好的睡眠並非躺在床上時間的長短,而是睡眠效率。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擁有好的睡眠品質,可用五個條件來判斷,如果達到就表示睡得還不錯。

擁有好睡眠品質五條件,包含是否在上床後三十分鐘內睡著、半夜很少醒來、起床後精神好、白天頭腦清醒,第五項是睡眠效率公式,睡著時間除以在床上的時間,若大於零點八十五表示正常,超過零點九代表擁有良好睡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