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謝爾雷特女郎

文/林一平 |2018.08.28
2678觀看次
字級
謝爾雷特 圖/林一平
法國女孩 圖/林一平
迪士尼在法國服役時的漫畫 圖/林一平
迪士尼早期漫畫有爾雷特女郎的影子 圖/林一平
芭杜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我來到巴黎,觀察到這個城市的獨特,不只是建築,更感受到巴黎女郎的獨特韻味。這或許和我小時候看巴黎現代女性畫家謝爾雷特(Jules Chéret;1836-1932;圖一) 的作品,而有先入為主的印象。

謝爾雷特於1890年代在巴黎製作許多以女性為主,神情快樂、高雅生動的海報。這些海報女郎號稱「謝爾雷特女郎」(Cherettes)。Cherettes解放了巴黎的女性,流行穿著低胸上衣,並在公共場所抽菸。當時的一個作家說:「It is difficult to conceive of Paris without its 'Cheréts'(sic). 」

Cherettes解放的巴黎女性,有哪一位讓我印象深刻?我心目中的女性是被譽為1950年代及1960年代的性感象徵芭杜(Brigitte Anne-Marie Bardot;b. 1934;圖二。)1952年,她演出首部電影《穿比基尼的姑娘》(The Girl in the Bikini),奠定性感女神的地位,也使得比基尼迅速流行。她的特殊眼部化妝號稱「貓眼」,為當年全球女性爭相模仿。我認為芭杜是Cherettes 的2.0版。

比起謝爾雷特或芭杜時代,今日的法國女性,更加時髦。我來巴黎前剛訪問過立陶宛,覺得立、法這兩個國家的女孩都很美。立陶宛女孩較純樸,而法國女孩較摩登。尤其法國女性以抽菸為時尚,是受到Cherettes的影響,這種行徑則很少發生在立陶宛女孩身上。我在巴黎路上看到法國女孩,素描畫出如圖三。

謝爾雷特的偉大,將法國女孩與藝術結合,讓我感受到巴黎獨特的藝術風格。西班牙小說家薩豐(Carlos Ruiz Zafón;b. 1964)寫了一本很暢銷的小說《風之影》(La Sombra Del viento),當中有一句描述巴黎的句子:「Paris is the only city in the world where starving to death is still considered an art (巴黎是唯一在那裡餓死仍被認為是一種藝術的城市)。」餓死都被認為是一種藝術,更何況有韻味的法國女孩。

然對我而言,法國的藝術和謝爾雷特女郎是不可分割的。

巴黎這個「正港」藝術之都,影響許多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有趣的例子是迪士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紅十字救護隊招募自願軍,年輕的迪士尼(Walt Disney;1901-1966)謊報年紀,於1917年加入紅十字救護隊。服役期間他在法國擔任救護車的駕駛,閒來沒事消磨時間,養成抽菸的壞習慣,也在他的救護車上塗鴉漫畫,畫得到處都是。他曾駐紮在巴黎,離羅浮宮不遠之處。法國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開闊了年輕迪士尼的眼界,也影響其漫畫風格。圖四是他在巴黎時的自畫像,圖五是他畫的女郎,顯然有謝爾雷特女郎的影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