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王清霜 一門三代漆藝名家 郭士榛 |2018.08.25 語音朗讀 636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王清霜藝師 圖/文化部文資局提供 第三代傳人王峻偉,漆藝創作風格承襲王清霜,喜歡以周邊的花草作為題材,《鳳凰花》最具代表性。 圖/文化部文資局提供 王賢志作品《高冠展翠》圖/文化部文資局提供 王清霜作品 桐林瑞梅。圖/文化部文資局提供 王清霜(中)漆藝傳承三代,(左一)王賢志、(左二) 王賢民,孫字輩則有王峻偉(後左一)和太太全家福合影。圖/文化部文資局提供 人間國寶漆藝大師王清霜出版︽蒔繪‧王清霜︾創作本。圖/文化部文資局提供 文/郭士榛 漆藝世家第三代傳人王峻偉談起自己的阿公──台灣漆藝「人間國寶」王清霜,佩服的說:「阿公雖然已高齡97歲,體力變差了,眼睛也因白內障開刀,有一眼看不太清楚,但仍保持天天創作的習慣,那種毅力,年輕人都追不上。」 如同王清霜2017年創作的全新作品《桐林瑞梅》,精緻唯美依舊讓人驚豔。 傳承珍貴漆藝技術 漆藝,至今已有七千年的歷史,在綿遠流長的漆藝歷史中,漆藝被廣泛運用在不同的生活用品上,像是平面漆藝繪畫作品,立體的脫胎作品,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工藝品。台灣漆藝世家王清霜一家三代都從事漆藝工業,將這項珍貴的技術傳承,讓更多人知道漆藝技藝,使漆藝的光芒再次發光發亮。 被譽為台灣漆藝「國寶級始祖」、「工藝界的人間國寶」王清霜,因為耳朵嚴重重聽,話說得不多,但回答問題,仍是充分發揮智慧,讓在場人鼓掌按「讚」。當問他最欣賞兒孫哪一人的作品,他慧黠地乾笑著說:「在美術方面,可以再深究學習。」 他說,這一項美好藝術,能夠傳承有人,並各自開創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真讓人頗感安慰。「傳承要有興趣,沒興趣就不會進步。」他希望子孫投入家族藝術不是為了傳承,而是為了興趣。 作品漂亮工整細緻 16歲考入台中工藝專修學校漆工科就讀,王清霜因成績優秀,經由師長及校長推薦至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東京藝術大學前身)學習漆藝,向和田三造、羽野禎三、河面冬山拜師習藝,讓王清霜打下紮實又專精的漆藝創作基礎。 日本學成歸國之後,王清霜長期投入工藝教育與推廣,民國41年至48年間,王清霜與顏水龍合作,積極投入台灣當代工藝推展,在王清霜的辛勤耕耘下,替台灣當代工藝奠定重要的基礎。 王清霜於日本受到的「圖案式訓練」,每一次下筆都經過審慎思考及反覆琢磨,畫出來的圖案形態漂亮且具有設計過的工整,紋飾與裝飾的概念深厚。在許多作品當中皆能看見王清霜的用心。 感受天然漆的溫潤 傳承漆藝的第三代王峻偉說,「爺爺作畫前,都要對描繪的事物觀察仔細,局部蒐集之後再拼湊起來,讓整幅畫作顯得特別精細。」王峻偉以《玉山》這幅漆藝為例,當時高齡已80多歲的王清霜,多次長時間站在玉山登山口遠觀玉山,感受現場的氛圍,才回來下筆作畫,《玉山》所呈現的稜線與一般臨摹玉山的畫作角度不同,是相片拍不到的角度,王清霜的用心,在畫作裡頭展露無遺。 王清霜這樣細心觀察再作畫的習慣,讓從小耳濡目染的兒子王賢民、王賢志兄弟也踏上了漆藝之路。兩兄弟不約而同表示,漆藝創作過程艱辛,加上與環境因素息息相關,太熱太冷或太濕太乾都會影響到漆的效果,創作過程十分耗時費力。 兄弟倆決定除了製作漆藝外,也積極參與推廣活動,讓民眾了解天然漆與化學漆的差別,明白為什麼他們做出來的漆藝品標價較高,民眾了解天然漆的價值感在哪,自然而然慢慢接受「這是藝術品,不光是藝品」。 三代皆具傳承使命 王賢民認為,台灣是漆樹最好的生產地,雖然漆藝發展過程比日本慢很多,但是技法絕不會輸人。在父親潛移默化影響下,王賢民、王賢志兄弟倆決心留在家裡,傳承家中的漆藝功夫,致力推廣漆藝這項雖然艱辛但富有美學涵養的技藝,開班授課盡力傳授,希望能夠讓更多人明白漆藝的美好,並且能夠將漆藝傳承下去。 王賢志的兒子王峻偉,8年前加入漆藝創作的行列,他指出,其實家裡長輩並沒有強迫小孩一定要接下漆藝事業,但王峻偉從小看著爺爺、伯伯與爸爸製作漆器,也曾經歷過漆器生意鼎盛的風光時期,當時工廠很欠缺人手,放暑假時王峻偉都會去幫忙,耳濡目染下,對整個漆器製作流程完整了解。 「雖然阿公總是叫我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我覺得漆藝就是我最想做的事,不做反而覺得有點可惜。」王峻偉本身對繪畫很有興趣,也打下很好的基礎,所以決定專心投入漆藝創作。 精進作品加強推廣 王峻偉的漆藝創作風格直接承襲王清霜,喜歡以周邊的花草作為題材。他的《鳳凰花》靈感來自於小時候草屯國小後面的鳳凰木。在作品中,他用真正的葉子去作貼葉效果,當成畫作的背景。而後他又造一層漆研磨蓋上去,然後再進行其他圖案的描繪。畫花的時候,為了讓花朵更生動,他要經過多層次上漆乾燥研磨。 談到心目中的阿公,王峻偉透露,阿公對藝術的完美追求非常執著,每次展覽前,王清霜都會想再檢查一下作品,這時全家人都會很緊張,因為,每隔一段時間重新審視作品時,王清霜總會覺得有些地方不夠好,就會拿起工具把「不好」的地方刷掉重來,但漆藝不像油畫改圖那麼容易,刷掉再重繪要花更多時間。 王峻偉表示,漆藝是一項工序繁複的藝術創作,有很多專業技巧。「我很幸運有爺爺和爸爸這些漆藝家可以請教。」返鄉繼承家業後,王峻偉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心中有一分踏實感,也甘心全心投入漆藝創作。這幾年,他更將漆藝商品化,嘗試與誠品書局合作,加強作品的包裝設計質感,希望博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力求藝術更加生活化。 蒔繪一世紀 恩師緣未了 97歲人間國寶漆藝大師王清霜出版《蒔繪•王清霜》創作本,是文化部文資局規畫出版的第一本漆工藝蒔繪技法專書,書中不但讓人看到一代漆藝大師的創作精華,透過圖文解說,更帶人走進漆畫的綺麗世界,同時也讓人看到王清霜一家三代漆藝傳承的美好成果。 王清霜1922年出生於台中神岡鄉,16歲進入台中工藝專修學校,畢業後即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跟隨日本人間國寶蒔繪大師「河面冬山」學習,同時也學習繪畫與雕塑,兼具學院派與工坊職能實作經歷。23歲返台至今,王家與河面冬山一直保持著非常親密的聯繫。即使已年過97高齡,仍然天天把漆藝創作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河面冬山生於1882年,王清霜拜入師門時河面冬山已是日本知名的漆藝大師,主要從事皇室御用品的製作,也開創了「冬山式高蒔繪」門派,王清霜在其門下學得正統的漆藝技術以及美感養成,奉其為終生恩師。可惜河面冬山的漆藝沒有家族傳承,因此,河面冬山的兒子決定將先父遺作寄存於王清霜處,托他進行修復與保存,兩家族的好交情延續超過半世紀。 王清霜漆藝傳家,兒字輩有王賢志、王賢民,孫字輩則有王峻偉。談到傳承,王賢志與王賢民笑著說,父親創立的漆器工廠收起來以後,「剛好我們兄弟都退休,便想著,不如把漆藝創作當興趣,抱著無為的心情,也沒打算拿出去賣,所以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日久單一作品愈累積愈多,不得不拿出去陳售,沒想到在市場上深受歡迎,尤其是立體擺件,更是人見人愛。 文資局長施國隆表示,文化部從2010年(民國99年)起依文資法登錄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截至目前為止,登錄重要傳統工藝類的人間國寶有12位,王清霜大師就是2010年國家登錄重要傳統工藝的第一位人間國寶。因此,文資局特別將王清霜近年指導其傳人與藝生記錄漆工藝難度最高的《蒔繪》技法,編輯出版《蒔繪•王清霜》一書,以保存記錄王清霜大師精采的生命故事與蒔繪技法經典作品。 前一篇文章 莊瑞琳用出版 思考台灣未來 下一篇文章 鄭培書 用鏡頭 張顯銀髮、皺紋力量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3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4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5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6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7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8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9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10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欣惠 用安定的心改掉積習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李秀慧 善因緣讓逆境變順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梅秀蘭 加入最忙佛光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鳳珠 服務增能有感悟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盧天祥、許伊琍 以花供養功德無量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鄭麗貞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