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回眸】巷子裡的童年

文/郭詠澧 |2018.08.24
1856觀看次
字級

文/郭詠澧

在民國四五○年代,台北市信義路永康街的巷子裡是一片公家機關的日式宿舍,小時候從有記憶開始就住在那兒,一直到高中二年級才遷離。

巷子兩側每一家雖然都是獨門獨戶,但巷子是孩子們放學後跳橡皮筋,跳房子的好所在;是各家媽媽交換教養心得,切磋廚藝的交誼中心;也是大人們夏夜乘涼話家常的地方。我記得巷子尾端住著一對有才藝的夫婦,男主人是父親大學同窗,會拉胡琴,女主人會唱京戲,所以巷子裡好不熱鬧,也讓我從小喜歡上了京劇。

日本式的房子,進門處有台階,進入客廳前有換穿拖鞋的門廊,紙門,地板,塌塌米是日式房子的特色,母親愛潔淨又勤快,家裡永遠一塵不染,前院有一塊半個人高的青石,大妹約四歲時坐於其上,留下了一張獨一無二珍貴的照片。

大門口有一棵大榕樹,靠房子這邊種有海棠,菊花,曇花,金桔,依著圍牆邊的那一面種有松樹,幾株夾竹桃,月季花,杜鵑,兩株半個大人高的桂花樹,一株高大的楓樹和一棵柚子樹,每年中秋節前後總會結上十多個大柚子,葛樂禮大颱風的那一年,樹上的柚子全被颳落不見了。

前院裡一年四季都有花開,五顏六色,是我和弟弟妹妹扮家家酒的天堂,秋天空氣裡總飄著桂花的香氣,往往吸引著我拿著搖元宵的竹盤去搖桂花……

後院有一個小防空洞,應是日本人在二次大戰時為躲避美軍轟炸用的,防空洞裡的地勢比地面要低,下大雨常會進水。小時候巷子裡家家戶戶用煤球爐子燒飯煮食,每次煤球送來約有五十個,母親就利用防空洞來存放,幾十個煤球整齊的擺放在兩排木架上防止受潮。防空洞裡沒有照明設備,漆黑一片,我一直到小學五年級才敢進去幫母親搬取煤球。

防空洞的上方母親設置成晒衣被的場所,須爬一段窄窄的水泥階梯上去。防空洞上面寬敞,視野也好,可以看見隔壁鄰居家的後巷,也是我們小孩背書唱歌的好地方。

後院通向後門,是一扇單面小門,打開後門其實是和前院的大門位於同一條巷子上,小時候聽見電鈴響,我總是先開後門瞧一瞧,告訴母親是何人,才奔向前門去開門。常常親戚朋友看見我從後門探出頭來,也就笑著往後門方向走過來,且對我直嚷著:「不要關門呀,不必再去開大門啦!」這些兒時的往事歷歷如在眼前。

去國三十年,近日再訪,兒時的宅子庭院已成一片停車場,四周也景物全非,望著眼前毫無舊時痕跡,心中有些惆悵,但我安慰自己說這一生何其有幸,兒時能住在清幽雅致的庭院裡。這童年的回憶將永遠留存腦海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