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高齡社會】找尋照顧密碼

文/林月鳳 |2018.08.07
1757觀看次
字級

文/林月鳳

我有個遠親已經九十三歲了,有天外出,媳婦給他戴上毛帽,他拒絕說:「不要,這樣很像老公公!」糖子的婆婆八十六歲,母親節她買了一件外套給婆婆,卻被嫌穿了老氣,直說:「看起來七老八十的!」

前幾天我到銀行匯款,一進門就有個好心義工走過來說:「要我幫你寫嗎?」她的年紀看起來比我還大,一時間,我竟有種被羞辱的感覺,不但忘了說謝謝,還很大聲地說:「不用!」心中浮起的潛台詞卻是:「我有這麼像文盲老嫗嗎?」

原來,「老」是需要準備的,那又該如何準備?

一、 承認並接受「老」的來臨

今朝的容顏老於昨晚,年紀漸長,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憾,比比皆是。林蔭夾道的一千四百多級石階,以前外子與我只要兩小時就可掃完,二十幾年來節節敗退,現在花一樣時間卻只能掃一半,回家還得泡個澡或腳底按摩。有機物的衰退天經地義,初老時量力而為、順天應人,面對關懷常懷感恩,才是王道。

二、 照護者要知善巧

據統計,全球有五千萬失智人口,單單台灣也有二十七萬人,即每一百人就有一個失智。因台灣人口急速老化,伴隨而來的失智比例更高,加上失智者在記憶、判斷、語言等認知功能退化,所以,照護學習成了你我皆需事先學習的人生課題。

有個住在養老院的失智老人一直想回家,照護者也不阻止,就幫他收拾行李;但又會趁他不注意時,抽出整理好的行李,讓老人永遠收拾不完,最後主動放棄,乖乖吃飯。或者像陳老爹,常常忘東忘西,感覺很挫折。小他十歲的太太,不但會耐心地幫忙尋找失物,偶爾也會角色互換,讓陳老爹幫她找找東西,讓他明白,健忘不是自己獨有。

兩個故事,一個結論:照護需要智慧與善巧。看似妥協順應,其實,迂迴也是前進的另一種方式。

三、讓老人感覺仍有主控權

范媽媽換了兩個人工髖關節,終日鬱鬱寡歡。她擅長烹飪,知道我們要去拜訪,很好強地做了一桌的菜招待我們,本覺得過意不去,她女兒卻說:「很久沒看到媽媽這麼燦爛的笑容了!」

其實,在安全範圍內,讓老人家做想做又熟悉的事,才是最佳的照護密碼。所以初老時,自己能操作的事,盡量不要假手他人,惜福習勞、主權在握,也可延緩老化。

四、老人需要成就感

我有個朋友因為有護理背景,退休後在荷蘭從事老人照護。她常在幫一位雙腳不便的老太太按摩身體後,請對方幫忙按摩雙手,回饋她的辛勞,然後再回贈老太太小禮物,甚至是一點錢。老太太於是每日引頸企盼朋友的到來,她也發現,每次老太太將零錢放入存錢桶時,總會露出小女孩般的純真笑顏,眼神充滿光采。

五、保持動腦的學習

動腦防失智是有根據的。我曾看過報導,英國倫敦的計程車司機,透過核磁共振發現,他們專司記憶的海馬迴比一般人更大。主要原因就是倫敦的道路非常複雜,計程車司機的大腦經常受到鍛鍊。

所以說,生活中可多利用科技資訊,求新求變,讓大腦充滿活力,規律的學習與閱讀、參加讀書會與研討會、背誦經典、與人接觸,都可以預防失智。

根據報導,長年樂觀、與人接觸、惜福勞動、有努力的目標,是延緩失智與老化的不二法門;而運動、學習、飲食,則是再生腦神經連結的三大要點。

「老」是需要準備的,為別人準備的同時,也是為自己準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