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威克鷦鷯 愛在裂縫中築巢 文/林心雅(Hsin-ya Lin) |2018.07.29 語音朗讀 272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環境不同,習性有別。北美比威克鷦鷯主食是蟲,並非如西晉張華〈鷦鷯賦〉所述「每食不過數粒」也。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比威克鷦鷯泰半活動於灌叢間,身長僅約13公分,背部棕褐色,胸腹淺灰,尾羽有黑色細紋。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比威克鷦鷯的經典動作,是常把尾羽翹起來。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比威克鷦鷯喜歡在灌木叢裡鑽進鑽出。圖/李文堯&林心雅 文/林心雅(Hsin-ya Lin) 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有一種體型嬌小的鷦鷯鳥,經常把尾羽翹得高高的,甚至和身體呈90度,而且特別喜歡在木頭的裂縫中築巢,只為邀得佳人一同完成築巢大夢…… 豎起尾羽多喜歡 如果說,白冠雀常在灌叢底下覓食而不容易被發現,那麼,同樣喜歡在低矮灌木叢裡鑽進鑽出、個兒比麻雀更嬌小、更不起眼的「鷦鷯」,就更不容易被人看到了。 不太確定此君何時開始光臨後院,只知自己第一次注意到後院有這種小鳥,可能是因為牠從灌叢飛出來,站在水盆邊喝水。見牠背部為棕褐色,胸腹呈淺灰,嘴喙細長略彎,無論體型或顏色均不起眼,但眼睛上面有一道如眉毛般的白色條紋,卻令人印象深刻。 後來漸漸發現到,這種鳥每次現身時,總愛翹起臀部那可愛的尾羽,不時晃啊晃的,有時還會把尾羽直豎起來,幾乎跟身體呈90度角,十分與眾不同,我還沒見過後院有哪種鳥會使這招數的。就是這種翹臀豎尾的有趣行為,讓牠顯得特別,從後院鳥嘉賓中脫穎而出。 「比威克」名稱何來 北美的鷦鷯有很多種,我們家這種有一道白眉的,稱之為比威克鷦鷯 (Bewick’s Wren),為北美原生物種,雀形目鷦鷯科鷦鷯屬,身長平均十三公分,重量約莫八至十二公克,長尾羽具黑色條紋。此鳥最明顯的行為特徵,是喜歡豎立或晃動尾羽。此外男生和女生外貌相像,亞成鳥也和成鳥相似。 為什麼叫「比威克」鷦鷯呢?原來這種鳥最先是由美國畫家暨博物學家約翰·詹姆斯·奧杜邦所發現並予以記錄下來的(John James Audubon,其繪製的鳥類圖鑑《美國鳥類》被稱為「美國國寶」)。 奧杜邦在一八二一年於路易斯安那州首度收集到這種鳥,便用他朋友的姓氏──英國雕刻家托馬斯·比威克(Thomas Bewick)為其命名。後來奧杜邦看到另外一隻,這麼寫著:「為了觀察其習性,我沒捕牠做標本。只見牠沿著圍欄的橫板移動,尾羽直立,從下往上瞧望,接著從圍欄的一片橫木快速跑到另一片橫木上,抓住了蜘蛛和其他昆蟲。」 戶外爐架築巢中 奧杜邦觀察入微,在將近兩百年前就發現此鳥愛吃昆蟲而非素食。沒錯,根據鳥類學家的研究,鷦鷯的主食是昆蟲,而比威克鷦鷯的常見獵物包括甲蟲、蜜蜂、毛蟲、蝴蝶、飛蛾、蚱蜢、蟋蟀、蒼蠅和蜘蛛等。難怪我們家後院的比威克鷦鷯喜歡出沒於花園灌木叢區,因為那裡面不知藏著多少昆蟲。牠們偶而也吃種子、水果等,特別是在食物比較匱乏的冬天。 最逗趣的一次,是我目睹比威克鷦鷯正在築巢。就在後院的門邊,有一個置放活動式瓦斯爐的小鐵架,高度約到腰際。某天,我發現一隻比威克鷦鷯啣著草兒,鑽進爐架上層一道縫兒,那道縫隙寬不到四公分。少頃,牠從縫兒飛出去,不一會兒飛回來,滿嘴啣著草兒,鑽進爐架縫隙中。 「咦,不會吧?難不成牠想在門邊爐架中築巢?」我密切注意著,見牠就這麼飛進飛出,啣草回來一勁兒往縫裡塞,忙碌了幾個小時,期間還不忘抽空站在爐架上唱著好聽的歌,滴滴啾啾叫著,似乎引頸企盼能引起附近雌鳥注意與青睞,邀牠前來察看牠的精心傑作。 可惜這雄鳥選的位置不太恰當,並沒獲得任何雌鳥的認可。功虧一簣,隔天便沒見到牠在爐架忙碌築巢的身影,猜是另尋風水更佳之地了。幸虧沒有成功,起先我還很擔心此鳥若真選在門邊小爐架築巢,接下來幾周的廚房後門都不能開,該當如何是好? 東西鷦鷯性相遠 我的觀察印證書上的描述,比威克鷦鷯通常會在離地一公尺左右的裂縫中築巢,常見地點包括岩縫與洞穴,廢棄的啄木鳥巢洞,附屬建築的壁架、巢箱,廢棄的汽車等,並由雄鳥先選擇合適棲息處。在築巢空檔,牠會引吭高歌,吸引附近雌鳥注意。如果雌鳥視察之後也覺得中意,就會加入築巢工作,和雄鳥合力完成愛窩。 還有研究顯示,此鳥在繁殖季節是一夫一妻制,經常形影相隨一起覓食,然而一旦在夏天完成育雛使命,到了冬天牠們便獨來獨往,各自擁有自己的天空。這般夫妻相處之道,不得不讓人驚嘆,這麼丁點的小鳥兒,怎麼就深諳「小別勝新婚」的道理呢? 值得一書的是,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人就注意到這種小鳥兒了。《莊子·逍遙游》:「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意指鷦鷯做窩只占用一根樹枝,後人遂以「鷦鷯心」來比喻欲望不高,易於自足的心願。西晉張華《鷦鷯賦》亦描述此鳥「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後世文人因而常用「鷦鷯」來比喻知足寡欲的清雅之士。 環境不同,習性有別。北美的比威克鷦鷯喜歡吃蟲,絕非「每食不過數粒」,這點是可以確定的。 前一篇文章 【寵物一家親】楊家龜女初長成 下一篇文章 長頸鹿有了新房客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灰松鼠【相遇.北美大地】美洲紅隼 北美最小的獵鷹【相遇.北美大地】沙漠中的吉拉啄木鳥【相遇.北美大地】多彩的美洲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