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北美大地】多彩的美洲鴛鴦 文/林心雅(Hsin-ya Lin) |2019.01.27 語音朗讀 409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這對璧鳥英文稱 Wood Duck,中文直譯為「木鴨」,但牠們有更好聽的名稱,即「美洲鴛鴦」。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公鳥眼睛是紅的,脖頸具優美白色線條,華麗的多彩虹羽在陽光照射下,會映出不太一樣的顏色。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母鳥全身褐栗羽色,沒有那麼多彩,但眼睛周圍有明顯白圈,後腦杓也有一小撮冠羽。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走上岸邊水泥地的公鳥,隱約可見牠們的腳爪比其它鴨子更為銳利,因而能棲息在樹上並利用樹洞做巢。圖/李文堯&林心雅 文/林心雅(Hsin-ya Lin) 瑰麗多彩的鴛鴦,成雙成對的悠游於水中,真是浪漫極了,但如今仍能看到其美麗的身影,真要感謝前人的努力,才讓世人至今仍能見到多彩的美洲鴛鴦…… 從小就聽過「鴛鴦」,知道是一種水鳥,其中鴛指雄鳥,鴦指雌鳥,因其羽毛華麗,雌雄常在一起,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常用以比喻為恩愛夫妻。但你可見過真正野生的,成對的鴛鴦? 瑰麗多彩的虹羽 其實在台灣的時候,我只看過圖畫書上的描繪,卻未曾見過活生生的、在水中游來游去的鴛鴦。旅居加州之際,因緣際會對賞鳥產生濃厚的興趣,開始留意各種野鳥的蹤跡。而愛拍攝野生動物的另一半文堯,在多年前恰巧得知南加州的聖地牙哥某個公園經常有美洲鴛鴦佇足,讓我們十分好奇,非得親眼目睹一下這傳說中美麗的鳥兒不可。 我們特地選在一月造訪,因為聽說此時牠們已開始求偶季節,換上一身美麗羽衣了。果不其然,當我們來到綠草如茵的公園池畔,果真看到了碧綠水中好幾對美洲鴛鴦,就這麼悠遊自在地在面前咫尺之距游來游去。可能是長期受到保護的關係,加上公園人們來來往往,此鳥已習以為常並不太怕人。 架起相機,毋須偽裝帳幕,就在池邊蹲低身子這麼靜靜等著,碧池裡的鴛鴦便愈來愈沒了戒心,也游得愈來愈靠近。我看到了公鳥紅色的眼睛,頭頸優美的白色線條,及其獨特的多色彩虹羽,在和煦冬陽的映射下,散發著金屬光澤。母鳥沒有那麼多彩,但具有白色的眼圈和白色的喉嚨。而雄雌成鳥在後腦杓都有一撮冠羽,只是母鳥不及公鳥那般明顯。 英文直譯為木鴨 美洲鴛鴦的英文名稱是 Wood Duck,直譯成中文是「木鴨」,雁形目雁鴨科鴛鴦屬,主要棲息於北美地區,以其羽毛繁複多彩而著稱。成鳥身長約五十公分,比綠頭鴨小些,重量從四六○至八六○公克不等,翼展平均七十公分。至今活得最久的紀錄,是一隻在俄勒岡州被繫放的公鳥,後來在加州被發現,估計活了至少二十歲又六個月大。 其繁殖棲地是樹木繁茂的沼澤、淺湖或池塘邊,以及美東、美西海岸和墨西哥西部的溪岸。牠們在一月分配對,通常會把巢築在靠近水的樹木洞穴中,母鳥用羽毛和其他柔軟材料墊在巢底,每窩六至十六個蛋。在南部較溫暖地區,牠們可以在一個季節生兩窩蛋,是唯一能在一個繁殖季育雛兩次的北美鴨子。美洲鴛鴦還有一點跟大多數其他鴨子不同──牠們具有較銳利的爪子,能爬到樹上棲息,也因而能利用樹洞做巢。 此鳥吃種子、水果、昆蟲等,屬於雜食動物。當沒有水生食物時,牠們會吃森林中的堅果和田地的穀物。科學家對牠們所做的飲食研究雖然存在很多差異,但總地來說,食物來源中植物占八成甚或更多,包括橡果、大豆、山楂、浮萍、小米、睡蓮、黑莓和野櫻桃,此外也吃蒼蠅、甲蟲、毛蟲、蝸牛、蜘蛛等節肢動物。 自古是情侶象徵 碧綠池中,那些已經配了對的,雌雄一前一後不疾不徐,彷彿形影不離。這般雍容華貴的鳥兒,在碧水中成雙成對自在悠游著,感覺真是浪漫愜意極了!難怪中國自古便常用鴛鴦來比喻情侶。 譬如五代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爾等愛水中鸂鷘,爭如我被底鴛鴦。」此處「被底鴛鴦」即比喻夫婦。如「亂點鴛鴦」,明朝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八:「今日聽在下說一樁意外姻緣的故事,喚做《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兩對或幾對夫婦互易錯配,或不顧實際情況胡亂搭配。又如「棒打鴛鴦」,語出明朝孟稱舜《鸚鵡墓貞文記》:「他一雙兒女兩情堅,休得棒打鴛鴦作話傳。」比喻拆散恩愛的夫妻或情侶。 又如「鴛儔鳳侶」形容男女歡愛似鴛鴦、鳳凰般相偕作伴,語出明朝王玉峰《焚香記第九齣》:「謾說鴛儔鳳侶,惹起蜂爭蝶忌。」還有「鴛鴦于飛」比喻為情侶或夫婦如鳥類比翼雙飛,彼此感情深厚、相知相守之意。「愛鴛情鴦」亦形容男女恩愛、雙雙對對、形影不離。 女帽飾羽埋殺機 而最讓人耳熟能詳的,可能是這句「只羨鴛鴦不羨仙」。從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長安古意》中化來的俗語,意思是羨慕鴛鴦相伴終身、攜手同老,寧可這樣也不要做天上的神仙。 言歸正傳,美洲鴛鴦的數量在十九世紀後期曾急遽減少,主因是棲地被破壞,以及為供應歐洲仕女帽羽毛市場而遭獵殺。到二十世紀初葉,此鳥已從北美大部分地區消失了。幸好一九一六年政府制訂候鳥條約,一九一八年頒布「美國候鳥條約法案」,經由加強狩獵管制和保護棲地等措施以及人造巢箱的設立,讓牠們更容易找到育雛的理想環境,此鳥數量才逐漸回升。 看著牠們美麗悠游水中的身影,要感謝前人的努力,讓我們至今仍能見到多彩的美洲鴛鴦。 前一篇文章 【寵物一家親】小瓜趣譚 下一篇文章 【自然筆記】活潑可愛的赤腹松鼠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5【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亞馬遜雨林動物奧祕排結石 修裂殼 龜事特別多野生動物手術室 妙手回春野生動物搶當攝影師(下)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灰松鼠【相遇.北美大地】美洲紅隼 北美最小的獵鷹【相遇.北美大地】沙漠中的吉拉啄木鳥【相遇.北美大地】玫瑰琵鷺 粉紅佳人 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