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6是目前空軍三款主力戰機中,總體戰力最強,功能最齊全,作戰半徑最遠的機型,使飛行員執行的任務種類複雜多樣化,相對使飛安事故發生機率增加。
摔掉單價新台幣一、二十億元的高科技戰機固然可惜,但培養不易的飛官殉職,投資付之東流,更是難以彌補的損失。
戰機飛官對視力、體力、智能與學習能力、人格心理素質要求嚴苛,但台灣下一代罹患近視比例居高不下,加上人口結構少子化問題,民航機駕駛員更不需像戰機飛官要輪值,全天待命警戒,自由受拘束,甚至得分攤處理部隊行政業務,前述因素皆使空軍戰機飛官甄補招募,遠比他國空軍困難,要避免熟練資深飛官人力流失,轉業民航界更難。
空軍培訓出一位合格戰機飛官,不僅過程漫長,更要花費天文數字的財力、物力與空地勤人力成本,戰機飛官成為軍中精英和稀罕的人力資源瑰寶,稱為千金之子並非誇大其詞。軍方戰機飛官人力甄補若退多進少青黃不接,更將導致天價戰機淪於閒置大型金屬模型。
過去我國空軍掌握台海周邊局部空優數十年,空地勤人員技術和素質等軟體層面領先對岸共軍,且我軍飛官飛行時數遠多於共軍,均為重要關鍵因素。
但現在除了硬體裝備水準已逐漸落後共軍外,人力素質和技術優勢差距也逐漸縮小,這恐怕才是比買不到新戰機,更值得國防部和空軍決策主事者,必須面對與拿出對策處理的危機。
曾玄暉(台北市╲航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