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解讀「生、老、病、死」的自然機制與奧祕(二十三)

文/慧開法師  |2018.05.27
1770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 (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銀髮族的健康養生祕訣在於力行實踐與恆心

平甩功是氣功入門,對銀髮族的朋友來說最適當,簡單易學不費力。大家在一開始練習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平甩功動作這麼簡單,好像不如想像中的氣功那麼厲害,但是在勤加練習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要能夠做到「左右平衡、動作平均、速度一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而是需要耐心、毅力與苦功的。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都有差異,有人甩了三、五天就有感覺,有人甩了一星期,有人要好幾個月才有感覺,但是不用心急,而要以平常心看待。每個人練習平甩功的態度也都不一,有人當做健身運動,有人當成修行,也有不少人的疑難雜症因為練了平甩功不藥而癒,而被認為是奇蹟,梅門網站上也有不少癌症病友的故事分享。但就如同《平甩的奇蹟》書中所說,大家不要小看它,同時也不要迷信它,耐著性子老實練功,就能受用。再好的功法、再簡單的運動,都必須透過身體力行,而且要持之以恆,才能達到身心健康而且自在的境界。

「健康養生」與「自在往生」的內在密切關聯性

二○一六年八月初,我應邀去四川重慶,在重慶市養生保健學會演講,講題為「生命的終極關懷 — 從生命永續到生死自在」,在演講結束後的茶敘交流時間,有一位居士提了一個問題,他從事養生保健的事業許多年,但是在心中有個很深的困惑一直找不到解答。他說養生保健雖然有助於身心健康,特別是人到了老年之後,要能維持身心健康,生活起居不依賴他人,必須要有適當的養生保健之道,而且要確實身體力行;然而,無論如何注重養生保健,人體終究是有其極限的,萬一到了那個極限與瓶頸,所有養生保健之道也都無效了,接下來我們還能做什麼?

這位居士的提問,的確是個大哉問,而且是非常實際的大哉問。我就跟他說:「你們只講『健康養生』是不夠的,要連結到我講的『瀟灑走一回』和『如願自在往生』,具體實踐『生命的永續經營』,你講的『健康養生』才不會陷入困境而有了終極意義!」他聽了之後,當下有恍然大悟,豁然開朗之感!

如果我們只注重當前現世的養生,而不知要準備未來的往生,這一世的生命終究會面臨瓶頸走到極限而陷入困境;反之,雖然知道要好好準備未來的往生,卻不重視當下的養生保健,也很可能會陷入老病纏身、體力不濟、心智衰弱的困境,終究無法如願自在往生。我一再強調,任何人想要能夠如願自在往生,必需要有足夠充沛的精神和體力的,因此,「健康養生」與「自在往生」之間,有個相輔相成的密切關聯性,二者缺一不可。這也是我為什麼要用一些篇幅特別為大家介紹「手指操」和「平甩功」的原因,就是希望各位讀者──特別是銀髮族的朋友們,平常就要以實際行動好好保養自己的身心健康,將來才能夠有精神和體力瀟灑走一回,如願自在往生。

銀髮族的「健康安養」究竟要靠誰?

各位銀髮族的朋友們!「健康安養」這件大事,萬一有一天自己行動不便,甚至於失智、癡呆,凡事都要靠旁人服侍照顧,到了那個時候,究竟要靠誰才靠得住呢?要靠政府嗎?看樣子是靠不住的!還是要靠子女兒孫呢?看樣子也多半是靠不住的!或是要靠朋友嗎?朋友恐怕也都自身難保啦!

坦白說,「如何健康養老」靠旁人統統都靠不住,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而且千萬不要拖到自己失能、失智的地步,也就是我一再強調的,「千萬不要拖過人生的賞味期(保質期或保值期)」、「千萬不要變成生命的延畢生」,以及「千萬要保留足夠的精神與體力作為往生之用」。只要我們活得夠老,總有一天會失能、失智,因此,最高桿的「健康安養」境界,就是在自己陷入「失能、失智」的困境之前,就已經跟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連線(on line)了,如願自在往生到佛國淨土,或者是乘願再來。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