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木芙蓉的名稱是因為相對於荷花古稱「芙蓉」或「水芙蓉」而來,顧名思義,是木本的芙蓉花。
三、秋韻木芙蓉
木芙蓉的花朵只有一天的壽命,而且清晨開的時候是白色,到中午則為粉紅色,到黃昏轉為深紅,然後枯萎在花托上;如此一日三變,有如美女喝酒,臉龐由白逐漸轉紅,因此又被稱為「醉芙蓉」。
四川成都在古代曾經是後蜀的都城,花蕊夫人是當年後蜀主孟昶的寵妃。
據說她非常喜歡木芙蓉,因此孟昶下令在成都遍植木芙蓉,因此成都從古代至今都被喻為「芙蓉城」,簡稱為「蓉城」。現在如果到成都旅遊,還會發現木芙蓉仍然是成都的市花,而且還是成都最常見的路樹。是以,成都一到秋天,是一座木芙蓉遍開的美麗城市。
孟昶後來沈迷於酒色,以致國事日非,後蜀廣政三十年(九六五年),孟昶投降趙宋,花蕊夫人被宋太祖俘虜而且納為妃,據說蜀人對此甚為不諒解,於是花蕊夫人寫下了有名的悲憤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據說此詩還甚受宋太祖趙匡胤的讚賞。
由於木芙蓉在秋天開花,秋霜濃烈,百花凋零,唯有芙蓉獨自芳,因此又名「拒霜」。蘇東坡有詩:「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詩人認為改名「宜霜」,或許更恰當呢!
木芙蓉有單瓣與複瓣兩種,我在成都看到的大都是複瓣木芙蓉。台灣有一種野生的原生種單瓣木芙蓉。每到秋天,都常在郊外的山坡上看到她在寒風中抖擻的身影,美麗而令人心生憐惜之情。
四、冬韻山茶花
如果說秋天是蕭瑟的季節,百花凋零,那冬天則更甚!
天地苦寒,一片淒清,卻是豔麗的山茶開花的季節。我曾經看到深紅的山茶花上,被皚皚白雪覆蓋著,猶如名貴豔紅的食器,盛著可口的剉冰,強烈的紅白對比,甚是可愛美麗。
清李笠翁〈茶花賦〉中就這樣形容山茶:「具松柏之骨,挾桃李之姿。」說的也真貼切,堅毅耐寒如松柏,豔麗美姿如桃李,捨山茶誰能如此?因此,蘇東坡的〈詠山茶〉一詩中說:「山茶相對阿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說似與君君不見,爛紅如火雪中開。」山茶真是道地的「雪中紅」。
而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特愛山茶,他的《劍南詩稿》中詠茶花的詩就有兩百多首。他在其中一首這樣形容茶花:「一夜風雪未入眠,院中山茶平明觀;紅顏綠羅雪滿身,疑是昭君出塞還。」詩人還真有想像力,把雪中的紅山茶想成出塞歸來的王昭君,紅色的臉龐、穿著綠色的羅衣、滿身塞外的的霜雪,就這麼令人心疼憐惜不已!
法國作家小仲馬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說《茶花女》(La dame aux camélias),內容講述一位來自巴黎郊外貧窮的女子,以其美貌在巴黎的紅塵裡成為著名的交際花,與一位來自上流社會的年輕人淒婉的愛情故事,如此不對等的關係,最後當然以悲劇收場。她所以被稱為茶花女,是因為她隨身的妝扮總是有一束她最喜愛的花卉──茶花。或許,她覺得開在最嚴寒季節裡美麗的茶花,與她出身貧困的身世相似吧?
我們除了欣賞山茶花美麗的花朵之外,其實花苞也深具特色,山茶花苞,被厚厚的鱗片似的花托層層保護,造型非常可愛,可是也正顯現出山茶生長環境的嚴酷。
台灣野外有許多土生土長的山茶花品種,這幾年也新興了許多山茶花園可供賞花,雖然沒有「爛紅如火雪中開」的景況,卻也足以因她的美麗,讓人低迴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