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今朝又作巢。圖/豐子愷
文/林少雯
牧笛聲中踏淺沙,竹籬深處暮煙多,
垂髫少女依依說,燕子今朝又作巢。
──清.高鼎詩,虞愚書
讀這幅護生詩畫,彷彿走進鄉間小道,在村道旁一戶農家前庭,遇見一位農婦,正陪著孩子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婦人手上忙著針黹,母女倆親切地說著話。看那小女孩兒,用小手往上指著低空飛過的燕子,原來母女倆正在閒話燕子呢!
這顯示出子愷先生是描述平凡百姓生活面貌和場景的高手。這樣的畫,讓人覺得畫中人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在周圍的鄰居親友家,令人感覺親切無比。
「牧笛聲中踏淺沙,竹籬深處暮煙多。」好美的農村即景!向晚時分,晚霞滿天,牧童帶著放牧了大半天,吃飽喝足的的牛,準備要回家。他吹著牧笛涉水走過小溪的淺沙,遠遠的就見到村子裡那一排排的竹籬內,裊裊的炊煙從煙囪裡飄散出來。
好久好久沒見過炊煙了,好懷念這樣的農村景象!這位前朝詩人高鼎,不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但是他描寫農村生活的一首詩,卻傳頌一時,為他打響名號,讓後世的人永遠記著他。他那首跟放風箏有關的〈村居〉詩,是這樣寫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最春燕。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詩文所描繪的農村,真是充滿生機而且綠意盎然。最生動的是他寫出農村孩童放學後的活動,景與人與生活故事緊緊結合,交織出一片歡樂氣氛。
此詩中有小溪、牧笛、竹籬和炊煙,加上牧童、牛、農婦、小女孩和燕子,看似熱鬧,卻又有黃昏時分那股寧靜致遠氛圍,融匯交織成一片。
子愷先生選此詩來入護生畫,當是以燕子為第一主角,小女孩為第二主角,其他的都是配角。
小女孩的善良和慈心,由她的小手和小嘴傳遞出來。她的小手指著燕子,小嘴甜甜地撒嬌的說著:「媽媽,妳看,那燕子又來做窩了。」一個「又」字,點出了這燕子是小女孩的舊識,是去歲的舊巢燕,今春再來,顯示著這一家人善待燕子,將其視為家燕,這團和氣和善意,正是慈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