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漿+棉線+印刷 開創廢紙第二春 李祖翔 |2018.04.17 語音朗讀 32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印刷設備。圖/呂芊慧提供刻板印刷,紙怪的商品集 手工與機器製造於一身。圖/呂芊慧提供廢紙再製是平 面設計師呂芊慧 的另類興趣。 圖/呂芊慧提供 把廢紙變紙漿,加入各種素材,再在上面印刷,享受催生怪東西的快感,這是平面設計師呂芊慧的另類興趣,而假日一到,這些「作品」都會跟著她出沒大街小巷。她笑說,和消費者互動,可以從中獲得珍貴建議與靈感,變成創作泉源。 台灣藝術大學版畫研究所畢業,呂芊慧的第一份工作就在藝術微噴公司,當時就格外珍惜廢料與不要的紙邊,「只要是印錯的、要扔的紙我都會留著,結合所學,玩起紙的實驗。」從沒想過這個小小的舉動,會讓興趣變成收入的一部分,也讓她成為文創家的好夥伴。 從手作紙的製作到文創商品開發,她的許多想法都融入其中,更創造「紙怪」這個品牌角色,替充滿搞怪因子的自己「說故事」。一有空就將蒐集好的廢紙撕碎、泡水,用果汁機打散,篩網過濾,然後陰乾、晒乾,熨斗燙平、加壓,使纖維密合,「每一張紙的質感都不重複」的特性令她愛不釋手。 與眾不同 樂於破解難題 傳統造紙需要抽取樹皮及樹葉的纖維,但廢紙再製更有意思,會出現種種挑戰等著破解,如經過上膜處理的牛奶盒、名片,就需要多一個泡水分離的步驟。她說,一般只要沒有加入塑膠類的複合材料,都可以再製,不過印刷過的紙,再製後顏色較深,呈灰色狀。 呂芊慧不僅僅是再製一張紙,還刻意讓紙邊不規則,由於再製紙的纖維短、脆弱,因此把棉線放進去,增加硬度,她說:「露出線頭的模樣特別可愛。」 露線頭的紙不足以填補她的創作欲望與好奇心,她又想用手繪加以妝點,可惜纖維蓬鬆又厚,文圖上不去。她想起燙金,以金箔提升作品的豐富度,結果不如預期,失去原有的樸拙。於是重新思考作法,幾次試驗後,決定用傳統的凸板印刷,集手工、機器製造於一身,創造與眾不同的商品。 完成了印刷,又遇到一個難題,就是該印什麼內容上去?恰巧,她有把書中有趣片段及日常胡思亂想記錄下來的習慣,可以把文句變成模版!讓作品乘載一個個故事。 跳脫框架 享受交友時光 有了滿意的作品,呂芊慧開始規畫全台可以「流浪」的地方,只要她的粉絲頁出現「紙怪出沒!」的訊息,就表示各縣市的朋友能跟總在趕紙、趕圖、趕印的她,共度美好時光,粉絲也能在她的新作品中感受會心一笑、疲憊一掃而空的快樂。 很多人會到文創市集挖寶,但擺攤沒有那麼輕鬆,不是有創意就能坐著收錢,以她的紙來說,一張紙要4到5天的自然陰乾時間,部分文字要製版廠刻板,單單工序成本就超過售價的一半,再加顧攤人力和場地費,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人潮也不是天天有。儘管如此,她的熱情依然沒有消退。 「我覺得收穫很大,而且不是為了營利去擺攤的。」她透露,享受市集氛圍才是攤主的一大樂趣,其次是認識同好,大家的反饋也開闊她的視野,如建議加入花瓣、茶葉、咖啡渣或任何有紀念意義的東西;每天她都在思考如何玩出新花樣,如跳脫平面框架,變成立體的紙吊飾、紙公仔,甚至多肉植物的盆栽,至於如何克服紙張脆弱、不防水的缺點則是新的課題。 值得一提的是,造紙還讓呂芊慧注意到環保議題的重要,迷上「不塑生活」,願意在生活中減少一次性的資源浪費,她開心地說:「環保生活不簡單,但做起來很有成就感!」她期許未來所有的資源都能再生化,被永續利用。 前一篇文章 給孩子一個家 身心健全成長 下一篇文章 家事商談 修復維繫親子關係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6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7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8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9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10【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家捐創作義賣 助失依兒有家 部落全家福 鏡頭捕捉原鄉情感助視障讀圖表 盲博士創電子平台導演著青蛙裝 下水拍攝產業記憶35年熱心義工 從哥哥被喊到叔叔 阮虔芷樂奉獻 凝聚企業家做公益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