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潘楠慕
全球目前仍有許多地區缺乏電力,美國一名青少女則有創新構想,希望從海洋的波浪獲取能源,讓更多地區都有電力可使用。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赫布絲特(Hannah Herbst)只有十七歲,幾年前她結識一名衣索比亞的九歲筆友,發現這位筆友居住的地區竟沒有電燈。赫布絲特進一步了解後發現,這種情況其實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目前全球約有十三億人沒有電力可用。
訝異之餘,赫布絲特也有意解決這個狀況。她深入研究後發現,地球人口大多生活在水域附近,全球大約百分之四十的人居住在距離海岸一百公里的範圍內,只有百分之十的人生活在距離無需挖井的淡水水源(河流或湖泊)十公里以外的地方。
赫布絲特最後開發出「燈塔」計畫(Beacon),希望運用大自然的資源,以波浪發電。這項技術使用中空的塑膠管,一端裝有螺旋槳,另一端裝有水力發電機。當潮汐能驅動螺旋槳時,發電機就將其轉換成可用的電能。
赫布絲特設計出這套裝置,以3D列印製造出原型機,並開始測試。她推估,如果把這套裝置的規模擴大,可在一小時內同時為三輛汽車的電池充電。
人類為了尋求新的能源來源,已耗資無數;赫布絲特的「燈塔」渦輪發電裝置,成本只需十二美元,並且使用再生材料,兼具降低成本和環保兩大優點。這項發明,讓她贏得青年科學家挑戰賽(Discovery Education 3M Young Scientist Challenge)等多項大獎。
除了發電,這項裝置還可應用於海水淡化器的供電,把鹽水轉化為淡水。若能擴大應用,將可造福許多缺乏電力或是淡水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