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預知的技能,後來王陽明同樣研發出來了。不過此刻他還是個生命充滿躁動與困惑的青年,婁諒跟陽明闡釋宋儒格物的學問,反覆點撥「聖人可學而至」的道理,這讓陽明點燃希望的火焰,覺得自己有朝一日終究可成為聖人,開始對領悟聖學產生強烈的渴望。 圖/陳復提供
文/陳復
這種預知的技能,後來王陽明同樣研發出來了。不過此刻他還是個生命充滿躁動與困惑的青年,婁諒跟陽明闡釋宋儒格物的學問,反覆點撥「聖人可學而至」的道理,這讓陽明點燃希望的火焰,覺得自己有朝一日終究可成為聖人,開始對領悟聖學產生強烈的渴望。
但,我個人有點懷疑婁諒領悟的工夫是否究竟,不然就是教學方法有誤,否則為何陽明後來多年被「格物」給困住,隔年竟然在父親官署拿竹子來格物,最後搞得頭暈目眩滋生精神疾病呢?而且,我從婁諒與陽明的交往裡,看見有如曼陀羅般迴旋交織出的人生因緣。
婁諒完全沒想到,他後來同意讓長女婁素珍獲選為寧王朱宸濠的正妃,由於她深受家風薰染,不僅長得風華絕美,更工於辭章,做人處事深明大義,世人都尊稱婁妃,當朱宸濠舉兵叛變,婁妃曾對寧王不斷泣諫,請夫君打消反叛的念頭,寧王不聽,最後陽明率大軍平亂收復南昌,婁妃不忍見自己夫君寧王後事,投江自盡。臨死前,她懷著無限的悲哀,咬手破血,含淚寫出〈西江絕筆〉這首詩:「畫虎屠龍嘆舊圖,血書才了鳳眼枯。迄今十丈鄱湖水,流盡當年淚點無。」
在陽明即將打到宮中前,朱宸濠在檻車中淚崩說:「往日紂王聽信婦人的言語而王天下,現在我寧王不聽婦人的言語而亡其身,真是悔恨莫及啊!」朱宸濠後來被囚禁在獄中,每天飯前都會準備飯菜來祭祀婁妃,然後自言自語嘆息對著婁妃說:「我有負於賢婦了。」
婁妃投江後,陽明懷著當年對婁諒的情誼,特別派人尋覓婁妃的屍體,發現屍體並未順著贛江往下漂流,而是緩緩倒流徘徊在南昌不去,陽明心懷不忍,想表彰婁妃的貞烈與賢德,在贛江南岸的南昌城外修築一座婁妃墓,將其好生安葬。
相信陽明憑弔婁妃墓時,回首前塵往事,當年青澀的歲月,有個渴望成聖的青年來到婁諒面前請益,猶記得老人對他的教導與愛護歷歷在目,江山依舊,但人事全改,想來陽明心底如同心外,都漂流著一條悠悠的贛江,不免有無限的感慨吧?
生命常在一喜一悲中浮沉,讓人練習如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陽明剛娶得美嬌娘回餘姚,接著最愛他的祖父王倫就過世了。這個陽明生命裡最疼愛他的人,完全懂得「適性教育」的精神,在大明王朝的家長普遍替孩子取個「菜市場名」裨益好生好養的時空背景裡,因為他老早就發現自己孫子言談舉止頗異於常人,不能只是拿常情常理來壓制他,讓他乖乖聽話就完事,王倫不只替陽明取完全符應他生命密碼的名字,總在父親責打時不吝於給孫子下台階,因為他覺得陽明需要機會去摸索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