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國家公園位於台南沿海區域,範圍包含鹽水溪、曾文溪、黑面琵鷺保護區和七股潟湖,因為有傳統鹽田、漁港碼頭,又有紅樹林、野鳥保護區等,被視為一座兼具歷史文化、自然生態、漁鹽襲產特色的國家公園。圖/黃逸稜
文/黃逸稜
台江國家公園位於台南沿海區域,範圍包含鹽水溪、曾文溪、黑面琵鷺保護區和七股潟湖,因為有傳統鹽田、漁港碼頭,又有紅樹林、野鳥保護區等,被視為一座兼具歷史文化、自然生態、漁鹽襲產特色的國家公園。
台江內海可說是台灣的發源地。十七世紀以來,漢人從大陸移民來台灣,登岸之處就是台江內海。荷蘭人在一六二四年以大員(今日的安平)為據點築城擴展商業領域,其實也就是在台江內海區域內。十九世紀至今,台江內海逐漸淤積,形成沙洲、潟湖、溼地等特殊地形景觀。
國家公園內的溼地就有曾文溪溼地、四草溼地、七股鹽田濕地與鹽水溪口溼地等。這樣的溼地擁有了豐富的生態,除了各種溼地植物、動物、魚類之外,每年秋冬就有高達三百七十二個鳥種,數以萬計的候鳥在此度冬,其中包括六十三種保育鳥種,而最有名的就是黑面琵鷺了。因此台江國家公園是國內外賞鳥愛好者的最愛。
在國家公園沿海還可以看到很多蚵架與虱目魚、石斑魚、草蝦、文蛤漁塭,這些漁業活動都是國家公園的特色,每當魚塭收穫完成時,殘留的雜魚就成了野鳥的食物,因此漁業養殖和野鳥是屬於互助互利的關係。
鹽業早在清朝就在這兒發展,因為豐富的日曬與強勁的海風,是晒鹽的天然條件。在公園範圍內常可見淺淺的鹽田。雖然現在已沒有真正產鹽,但許多遺留下來的鹽田仍有復晒計畫,供觀光教育之用途。
台江國家公園並不是一座讓人嗨翻天的刺激探險國家公園,但確實是一處兼具歷史文化體驗以及認識溼地生態最優質的地方。大家不妨以漫遊的心情,輕鬆走訪這片富饒的漁鹽之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