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事是書院主要的祭祀場所。圖/黃逸稜
鳳儀書院有書院與宗教的功能。圖/黃逸稜
文/黃逸稜
台灣各縣市有許多書院,很多都是移民來台的先民為了教育下一代,由官方或地方仕紳所建立。在台灣南部,以高雄鳳山的鳳儀書院規模最大。
高雄鳳山是早期從大陸移民到台灣的其中一個上岸的地方,鳳山雖然沒有臨近海邊,但是船隻可以沿著鳳山溪到達鳳山,因此當時鳳山就是一個先民的聚集地,也有建城圍繞。那時建設的曹公圳,不僅是鳳山舊城的護城河,也是後來變成台灣著名的灌溉圳之一。曹公圳周遭就是鳳山最熱鬧的區域,這裡有許多廟宇,而鳳儀書院也在這附近。
鳳儀書院成立於一八一四年,是由鳳山知縣吳性誠倡議當地仕紳樂捐成立,有書院與宗教的功能。其建築群的式樣講究「儒」與「道」的特點,在教學的空間又加上祭祀的建築。
教學的部分分為講堂和試院。書院的講學空間裡有祭祀宋濂、洛、關、閩五子。而文昌祠就是書生們祭拜文昌帝君、魁星爺;曹公祠則是祭拜鳳山知縣曹謹。書院內還有敬字亭和儲存糧食的義倉,但已經不復在。
有趣的是,現在拜訪鳳儀書院,會看到書院擺設許多吸引小朋友的大型公仔群像,有正在巡視的清官,也有正在參加童試的童生、授課中的老師和學生,還有戶外習武的武生等,每個都生動可愛。現在的鳳儀書院雖然已被列為古蹟,但有這些大型公仔矗立其間,添增了許多活潑與生氣。趁著假日,不妨來拜訪鳳儀書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