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新一年 機器人、語音助理走進生活

編譯/潘楠慕 |2018.01.07
668觀看次
字級

編譯/潘楠慕

進入二○一八年,科技仍將持續突飛猛進,也會進一步走入人類的生活。舉凡食、衣、住、行,各領域都將可見到人工智慧(AI)、數位科技帶來的改變。

以交通運輸而言,電動車的蓬勃發展,不僅限於最知名的特斯拉(Tesla)電動車。中國的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持續成長,加上北京當局推廣環保,逐步停產傳統燃油汽車,可預期將有愈來愈多乾淨能源車輛上路。此外,日本豐田汽車(Toyota)主導的純電動汽車技術開發公司EV C.A. Spirit ,也有多家日本車廠加入,跟上全球朝電動車轉向的潮流。不僅如此,許多美國、歐洲車廠也已積極投入電動車研發,今年將百花齊放。

除了乾淨能源的趨勢,人工智慧也將被大量應用在車輛上。隨著電動車日益普及,未來會有更多新車款搭載AI系統,不僅能讓人類的移動更環保、更節能,無人駕駛的技術日趨成熟後,搭乘汽車也將更安全。

共享概念亦將配合科技的進展繼續擴大在車輛上。在激烈的競爭下,共享汽車、叫車服務預期會不斷推陳出新,也更加先進。

穿戴式裝置,也是今年科技影響人類生活的焦點。這些裝置早期以健康追蹤為主,未來除了具備這些基本功能,還可進一步應用到各領域,穿戴時也將更舒適。

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的應用,將使穿戴式裝置的應用領域和型態,產生巨大的轉變。未來,這些產品不僅局限於頭盔、眼鏡或手表,更可能進一步融入日常的衣著和各種配件,使用上更簡便、舒適。

物聯網(IoT)的技術突破,將使人類生活的許多領域產生連結。專家預期,智慧語音助理在住家扮演的角色會愈來愈重要。除了蘋果公司的Siri、亞馬遜(Amazon)的Alexa、Google Assistant和微軟(Microsoft)的Cortana,都將持續擴大應用範圍,包括住家安全監控、家電產品控制。

另外也將走入人類生活的先進科技裝置,就是機器人。除了原本應用在製造業的機器人,適合住家用的機器人將成為許多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這些機器人不僅能提供一般的家務服務,也能提供住家照護。隨著人口高齡化和人力短缺,居家照護是機器人發展的重要方向。

據CNBC報導,今年內可望在家中出現的科技裝置,還包括便利的無線充電技術、電池續航力超長的筆記型電腦,以及更聰明的智慧電視。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日前已經批准兩家公司的無線充電技術申請,透過電波即可為多種裝置充電,大大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另外就是筆記型電腦的電池續航力可望大幅提升,在電力儲存技術和處理器效能持續改善下,筆電的持續使用時間,可望增加至二十小時以上。

結合語音助理的智慧電視,很快也將進入人類生活。電視將不再只是觀看節目的工具,還能與語音助理整合,提供生活上的各種協助。

媒體建築 外牆是創意平台

數位媒體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對人類生活產生諸多深遠影響,包括建築物。許多大城市的知名建築物在夜間閃耀發亮,已有別於傳統,而這種轉變,正是來自數位媒體。

許多建築可呈現文化精神、規範和價值,例如古希臘雕塑的英雄主義、哥德式建築的宗教風格,或是巴洛克式建築展示的權力與財富。

隨著時代演進,進築物的結構也不斷變化。外圍已不再只有承擔重量的功能,甚至還有動態的照明及資訊提供,例如天氣數據或重大消息。在數位媒體引領下,建築物的外觀充滿無限可能,成為充滿創意的平台,也稱為「媒體建築」。

許多地產商已意識到這種變化,興建時也特別注重外觀。一棟優美的數位建築不僅可能成為知名地標,也能融入城市設計,為文化做出貢獻。

以澳洲的「墨爾本規畫方案」(Melbourne Planning Scheme)或「雪梨公共藝術指導方針」(Sydney Guidelines for Public Art )為例,這些方案使媒體建築為城市提供新的視角。建築物外牆的動態照明不僅提供安全感,提供創意出口,甚至還能成為玩樂的共享平台。

打造一座出色的媒體建築,是極為複雜的設計挑戰,除了建築專業,還須結合都會規畫、互動設計、燈光架構以及使用者體驗與社區參與。

因此,未來的城市規畫,應該納入這個趨勢。評估環境、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價值後,確保媒體建築能夠長久提供高品質的公共空間。目前,數位建築的重心是保護遠景、避免視覺混亂。公共開放空間政策則注重宜居性、吸引力和開放空間。

建築產業和數位媒體專家認為,媒體建築與社區充分融合,將各蒙其利。當局如果能制定正確方針,不僅有助提高建築的吸引力,也能營造永續性、高品質的公共空間。

科技牽動飲食新風潮

市場調查公司英敏特(Mintel) 公布的2018年全球飲食趨勢報告指出,今年的飲食共有5大趨勢,科技則是牽動這些風潮的重要因素。

提高食安

近年來食安危機頻傳,黑心商品充斥,許多消費者對食品標示難以信任。報告指出,在消費者高度重視食安的影響下,食品業者也將更注重食品資訊的透明化,提供食品履歷等可追蹤資訊,以令消費者安心購買。

心靈療癒

除了維持基本的營養,各類飲食還將以消費者的心靈需求為目標,提供心靈療癒的功能。現代消費者普遍面臨高壓力生活,若能在飲食方面提供身心平衡,將能大幅提高吸引力。因此,新的飲食風潮以增進健康、協助釋放壓力為訴求,例如添加維生素、紓壓草本植物。

全新體驗

食品商將嘗試在各層面提升消費者體驗樂趣,例如以天然食材增加口感,藉此讓消費者獲得與傳統食品截然不同的感受。此外,科技的應用,也將跨入飲食,例如透過機器人服務讓顧客耳目一新,或者結合虛擬實境技術,讓原本以口感為主的飲食添加視覺效果。

客製個性

飲食種類日趨多元,食品商也絞盡腦汁增加賣點,包括購買的便利性和客製化服務。以可口可樂為例,該公司推出的「姓名瓶」有各種姓名和暱稱可創意搭配,大受歡迎。另外,科技的發達使購物愈來愈便利,例如Google與Amazon的語音智慧裝置,只要下達指令便能購買,並且能在庫存將耗盡時主動提示,也會依據消費習慣提供購物建議。

科技產製

先進科技將持續被應用在食品生產領域,包括基改食品或人造食品,科學家也希望透過科技解決糧食短缺問題。此外,透過最新技術讓食物更美味,也是未來趨勢。這種創新的食品生產、加工技術也有可能降低製造過程中對環境的衝擊,對人類與自然環境都有好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