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供需App 緩解奈及利亞饑饉

編譯/潘楠慕 |2017.12.24
759觀看次
字級

編譯/潘楠慕

全球許多地區面臨饑荒之苦,原因各異,可能是氣候變遷的自然災害導致糧食不足,也有地區因戰爭動亂出現許多難民。據聯合國統計,非洲共有兩千萬人苦於饑荒,成為國際社會棘手問題。

CNN報導,奈及利亞五歲以下的兒童三分之一發育不良,北部博科聖地的衝突局勢使得四百多萬人糧食不足。在食物短缺同時,許多商店的到期食品卻被下架丟掉,形成嚴重浪費。不僅消耗了生產食物所需使用的水、能源,廢棄食物也會成為垃圾。據統計,全球每年生產的糧食,有百分之三十以上被丟棄。

面對這個困境,除了外界伸出援手,當地的有志之士也設法貢獻力量。奈及利亞一名電腦工程師艾克波尼摩(Oscar Ekponimo)便以自身的專長研發一款應用程式(App),稱為「Chowberry」,以大數據和共享概念,連結非政府組織、商店貨架上快要到期的食品和低收入戶,提供最便宜或折扣商品資料,讓貧困民眾能夠以最優惠的價格購買食物,慈善機構、孤兒院或非營利組織也能降低採購賑濟食物的成本。如此一來,就能減少零售過程和容易出現的浪費,重新分配給服務不足和食物匱乏的民眾。

艾克波尼摩指出,他的父親在他幼時便因中風無法工作,家庭經濟來源中斷,也因此他經歷過飢餓之苦,也曾接受援助。當時他便立志,只要有能力便將盡力協助他人,希望讓其他人免於飢餓。艾克波尼摩表示,希望這個工具到了明年可讓五萬到十萬戶貧窮家庭受惠,長期的目標則是讓這個雲端應用程式建立更大規模的資料庫,鎖定食物價值鏈上被浪費掉的東西,提供給最需要的人。

「Chowberry」的概念,創造了環保、零售商和貧困民眾共贏的局面。除了免去浪費,零售商也有利可圖,原本無力負擔的民眾或慈善機構則可用便宜價格買到食物。因此,「Chowberry」推出後獲得熱烈響應,目前奈及利亞已有許多城市使用,也有二十多家零售商參與這項計畫,幫助孤兒與貧困家庭。艾克波尼摩說:「許多人依靠這個軟體來繼續維持生活,因為食物實在太貴了。飢餓與食安問題一直困擾著奈及利亞,希望有更多廠商能夠加入,讓計畫持續成長擴大,幫助奈及利亞度過艱困現況。」

艾克波尼摩的卓越貢獻,為自己贏得二○一六年勞力士青年雄才偉略大獎。這個獎項是用來表彰全球傑出人士的慈善舉措,資助資金不足的先驅人士,協助他們克服挑戰並實踐其創新項目,從而提高人類的知識與健康水準。

艾克波尼摩表示,希望這個App或類似的構想,可以擴大到奈及利亞各城市,甚至擴張到世界上其他國家,造福人群。他指出:「非洲的問題非常嚴重,也是個很合適的測試地區;依照目前的成果來看,其他地區只要找到適當的合作夥伴和投資者,便能複製我們的模式。」

科技方案 + 經濟政策 終結全球饑荒

長期關注公益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表示,全球均應致力提升食物的生產力,包括農作物與牲畜。亞洲歷經一九六○年代的綠色革命後,農業效率大幅提升,糧食供給也大幅改善,非洲地區也應該結合高科技,推動類似的方案。例如,生物科技的突破,可以大幅改良作物的產量和對抗病蟲害的能力。

行動電話的普及,也可能有助解決饑荒。蓋茲贊助的基金會之一,便推出「WeFarm」的點對點服務,農民只需透過手機便能在社群網路分享各項消息,包括天氣變化、市場波動或病蟲害防治資訊。

不過,一味追求生產力,不見得可以徹底消除饑荒。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印度經濟學家森恩(Amartya Sen)的研究重點之一,是糧食與饑荒問題。他表示,全球每人平均糧食生產並未實質減少,饑荒發生的原因並非糧食生產趕不上人口成長。

沈恩指出,生產更多糧食,不見得能解決問題,因為形成饑荒的原因眾多。也因此,除了透過最新科技的輔助增加糧食產量,也須在政治經濟面向尋求改善。以一九四三年孟加拉饑荒為例,當時並非糧食不足,而是不肖商家囤積炒作稻米價格,使鄉村地區的民眾無力購買。

森恩表示,發生饑荒的原因還包括某些地區或某些族群購買糧食的能力不足,例如天災或是經濟危機導致糧食價格飆漲。糧食問題與社會、經濟領域緊密相連,須運用生物科技改善糧食生產和農業活動,再配合各項政策消除貧窮與分配不均,例如失業救助、反貧窮方案、創造就業機會,才能有效終結饑荒危機。

eKutir平台

改善印度農民生計

印度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在鄉村或郊區就業,且多數從事農業;然而印度農業生產效率低迷,農民持續貧困。有鑑於此,米希拉(Krishna Mishra)決定應用科技的力量,創立eKutir農村管理服務公司,改善農民的生計。

米希拉出身貧困,對農民的困頓狀況感同身受。他大學就讀政治學系,主攻政治體系與農業的關係,就業時選擇加入印度的國家農業及發展銀行(NABARD),協助互助組織和農民團體合作多年,決定結合知識和網絡,利用科技尋求突破。

eKutir針對生態系統以及剝削式的發展策略,進行土壤測試和養分管理計畫,媒合農民與微型企業家。微型企業家向農戶提供產品服務,取得收入;農戶則透過分析和資源,提升效率。

米希拉進而推出了一個更全面的「參與性科技驅動創業」(PIE)計畫,以科技模式促成微型企業家協助農民解決與耕作無關的作業,如融資和銷售等問題,輔導農民擺脫貧困。

eKutir去年正式取得共益企業認證,是印度首家獲得認證的共益企業,並持續透過其商業模式改善社會。eKutir的營運模式,已擴張至印度六個省分,提升農業產量並降低成本,農民的收入增加一倍。

現在,eKutir也與國際知名的品牌合作,推出更創新的產品,希望能夠將印度農民的生產力進一步提高,eKutir自二○一一年就跟英特爾公司合作,合力研究以資訊及通訊科技,改善農民的收入、生產力、農田的可持續性。

eKutir的成效顯著,也獲得共益企業的認可,有望更能獲得印度其他地區甚至鄰近國家的認同,打入更多的市場,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