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歲的瑞典老太太瑪格麗塔.曼努森,專長是教人整理遺物,在《死前斷捨離》這本書中,她說,提前整理遺物,不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在生命的每個時段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調整自己,為自己保留尊嚴、為最愛的家人減低負擔,也為生命找到新的方向。圖/愛米粒出版提供
八十多歲的瑞典老太太瑪格麗塔.曼努森,專長是教人整理遺物,在《死前斷捨離》這本書中,她說,提前整理遺物,不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在生命的每個時段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調整自己,為自己保留尊嚴、為最愛的家人減低負擔,也為生命找到新的方向。
《死前斷捨離》作者是一位八十多歲的瑞典老太太瑪格麗塔.曼努森,專長是教人整理遺物,曾有多次幫人整理遺物的經驗,因而出版《死前斷捨離》這本書。她認為,這不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在生命的每個時段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調整自己,為自己保留尊嚴、為最愛的家人減低負擔,也為生命找到新的方向。
書中她用歡樂逗趣的語調,帶領讀者細細回顧品嘗漫長人生的點滴歡笑,結果發現,提前清理遺物並不悲傷,反而會為人帶來更多美好故事。
何謂整理遺物?瑪格麗塔.曼努森認為,先逐項檢視自己擁有的物品,仔細想想該如何處理那些自己已經不想要的東西。甚至仔細看看你的屋子,很多東西可能已經擺在那裡太久,根本就視而不見,或者不覺得有何重要。
她搬過十七次家,也在國外定居過,書中寫道,一旦在一個地方定居下來後,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物品就累積愈來愈多,速度也愈來愈快。直到某一天,情勢突然失控,滿屋子的東西開始會讓你心力交瘁。
她建議從地下室、閣樓和前門的櫥櫃開始,這些都是人們喜歡暫時存放多餘物品的地方。她認為,清理東西千萬先別急著處理照片,因為瀏覽舊照片或信件的過程往往妙趣橫生,不免也帶點感傷。如果選擇從照片下手,結果一定是卡在回憶的長廊繞不出來,最後什麼都整理不成。
瑪格麗塔.曼努森的經驗是,要先從家裡的大型物件開始,把小東西留到最後。不管你的孩子有多愛你,千萬別把這種麻煩留給他們。瑪格麗塔.曼努森第一次整理遺物,是在母親過世之後。她的母親是個做事有條理、聰慧又務實的女性。
當動手整理父母的家後,發現她母親的衣服和許多物品都貼了小字條,都是手寫的指南,說明那件東西該如何處理。某些已經裝袋的東西要送去慈善機構,某些書本要物歸原主。有一套舊式騎馬裝的外套翻領別著字條,上面說這套衣服要送到歷史博物館,還註明該跟館方哪個人聯繫。「我覺得媽媽在幫我。她真的幫自己整理了遺物。我充滿感恩。她的作法為我樹立了良好模範,教會我該如何避免在死後留給孩子太多麻煩。」
而平時花愈多時間檢視自己的物品,就愈容易決定什麼要留,什麼要丟。工夫下得愈多,速度就愈快。也許還會發現有個額外好處,那就是趁自己還有體力心力的時候,親自把家裡的無用之物丟棄,原來是非常痛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