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 亦稱作《孫子》、《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為春秋末期軍事思想家孫武所作。
共八十二篇,圖九卷,今存本十三篇,歷來被稱為「兵經」,受到國內外的推崇。
《孫臏兵法》 亦稱《齊孫子》,為戰國時齊國孫臏所作,共八十九篇,圖四卷,隋以前失傳。一九七二年,山東臨沂縣銀雀山漢墓中重新發現其殘簡。
該書總結了戰國中期以前的作戰經驗,繼承和發展了《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包含著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
《吳子》 由吳起、魏文侯、魏武侯輯錄,共四十八篇。今存六篇,有美、日、法、俄等譯本。
《六韜》 傳說為周代呂尚(姜太公)所作。後經研究,認為是戰國時的作品,現存六卷,即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大韜。
《尉繚子》 傳說為戰國時尉繚所作。共三十一篇,今存有五卷共二十四篇。
《司馬法》 戰國時齊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馬兵法,共一百五十五篇,今存本僅五篇。
《太白陰經》 是由唐代的李銓所撰寫,一共十卷。而《四庫全書》收錄的八卷本是後人合併的。
《虎鈴經》 由宋代許洞撰寫,全書二十卷,共二百十一篇,內容主要發揮了《孫子兵法》和《太白陰經》的觀點,論述實際用兵的問題。
《紀效新書》 亦稱《紀效》。由明代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平倭寇時撰寫,共十八卷,每篇都各附圖說,是練兵和作戰經驗的總結。
《練兵實紀》 由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撰寫,正集九卷,附雜集六卷,此書和《紀效新書》亦稱戚氏兵書姐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