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止觀的體相中,第一項說明三止三觀的教相,接著說明三止三觀與三眼、三智的關係。勤修止觀,必然會開發慧眼,證得般若智慧。現在依三止三觀的修持,來比對所證得眼智的果德。
三止中,體真止,因止住妄念使煩惱不生,而引發禪定而證得無漏,開發慧眼,見真諦第一義。方便隨緣止,從真諦的空理中,以不妄動的心,證得陀羅尼(總持諸法),並以陀羅尼的智慧,還入世間,應病與藥,度化眾生;開發法眼破除無知的障礙,常在三昧(以定為體,以慧為用)中,能別於凡夫、二乘的見解,見諸國土。息二邊止,則生死與涅槃、空與有,雙雙寂滅,發中道定,開發佛眼,成就中道三昧。故,體真止,開發慧眼;方便隨緣止,開發法眼;息二邊止,開發佛眼。
三觀者,從假入空觀,空慧相應,破除見思惑,成就一切智。從空入假觀,能善知應病與藥的種種法門,破除塵沙惑,成就道種智。中道觀,雙遮空有,入中道方便,破除無明惑,成就一切種智。所以,三止、三觀,共成三眼、三智,各別證成果德。
問:依上面所說,眼能見道,智能知道,那麼,這知與見有何不同?(此處的道,是指真理。)
答:凡夫是無修無證,所以不能「見道」;也不聽聞佛法,所以「不知道」;二乘人因有修故有證,所以能「見道」;也因聽聞佛法,所以能「知道」。辟支佛(獨自覺悟的聖者),因有修有證能「見道」,但沒有聽聞佛法,故「不知道」。方便道人,因聽聞佛法所以「知道」,但尚未證悟,所以「不能見道」。
又,一般的信行人(依信仰而修行的人),因聽聞佛法而有智慧,因有智慧而證入無漏,得一切智。此種智慧是因為聽聞而來,故稱智知。法行人(依佛法義理而修行的人),思惟得定,因禪定引發無漏、成就慧眼,此眼因禪定而證得,故稱眼見。知與見同證真諦,從止觀之因而修得,故言知見。其餘二眼、二智,也是如此。
註:了知諸法平等、性空的智慧,故稱慧眼。法眼能見一切法之實相,故能分明觀達因緣、眾生等差別法。佛眼,指諸佛照破諸法實相,而慈心觀眾生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