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聽說「三餘」二樓的餐飲、甜點很好吃,後來才知因為人手有限,加上食材的保鮮問題,經營成本提高,口碑再好,生意再興隆,也沒有賺到很多錢,所以在廚師車禍受傷後,就停賣餐食,只提供簡單飲料和甜點。圖/三餘書店提供
文/記者郭士榛
一直聽說「三餘」二樓的餐飲、甜點很好吃,後來才知因為人手有限,加上食材的保鮮問題,經營成本提高,口碑再好,生意再興隆,也沒有賺到很多錢,所以在廚師車禍受傷後,就停賣餐食,只提供簡單飲料和甜點。
說起甜點,謝一麟說了一個有趣故事,三餘的經營夥伴有天在路上遇見一位年輕人江舟帆,騎著三輪車「傑米號」在烈陽下穿梭高雄街巷市集,販賣他做的甜點,「三餘」夥伴看他那種微小、踏實、略為任性的奮鬥,正是當代「土文青」的生存美學。於是決定邀請他把車停放三餘書店門口賣甜點;而書店三樓有一個廚房,就租他製作甜點,同時也將每日出貨甜點提供二樓餐飲店,與二樓讀者分享他的甜點。
「後來生意做大了,訂單多,三樓小廚房容不下他出貨,二○一六年年中,就搬去其他地方開店」,以店名「日食生活」開始營業,但甜點仍每日供應三餘二樓的咖啡廳。
謝一麟表示,這位甜點師傅其實和「三餘」屬於夥伴關係,和他的合作經驗讓大家了解,書店不只是可賣書的地方,也是可做為創作者、創業者的平台,未來仍計畫租給從事手作者、其他創業者使用,可以和讀者互動。
謝一麟認為,書店的空間雖小,卻肩負社會責任,他們不會養大魚,而是養魚苗,從事栽培工作,就如同甜點師傅,原是街頭做手工甜品,但在書店三樓創作出自己甜點品牌,甚至自立了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