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骨盆腫瘤移除手術新突破!三軍總醫院骨科部引進最新3D影像模擬及列印技術,率先應用於骨盆腫瘤切除病人,包括術前模擬腫瘤切除範圍及鋼板預先塑形,術中移除腫瘤後再將先前已塑形之鋼板植入病患體內,除可更精準切除腫瘤,也大大減少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
三總骨科部創傷骨科主任吳佳駿醫師表示,骨盆腫瘤移除手術,是骨骼肌肉領域公認最難的手術之一。以往手術不但出血量大,也增加神經血管沾黏等感染風險。三總利用3D列印技術,提高精準度外,也大幅縮短手術風險,患者約八周即可恢復正常走路。
吳佳駿說,處理骨盆腫瘤的過程中,移除腫瘤的骨盆結構已大幅改變,剩下的正常結構也會因腫瘤破壞的位置出現差異。手術中置入的鋼板角度與定位,以往只能在手術中不斷修正,不但容易增加出血量,手術時間動輒六、七小時,也容易增加感染風險。
他強調,藉由3D列印可先將患者骨盆採一比一的方式列印,可預先決定切除腫瘤的範圍、鋼板置放的位置、鋼板的曲度等進行沙盤推演,因此可大幅縮短正式手術的時間與手術風險。3D列印技術,可將手術時間減半至四小時內,原本手術出血量約二千毫升,使用3D列印技術後,也可控制在一千毫升以內,大幅降低手術風險。
吳佳駿提醒,骨盆腫瘤大多是其他原位癌症轉移,由於骨盆腫瘤不會有明顯徵兆,癌症患者應定期追蹤,一旦發現腫瘤指數過高,或出現骨盆痠痛等情形,應盡快做骨骼掃描檢查,確認有無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