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熱傷害 孩童多補水休息

陳玲芳 |2025.07.22
61觀看次
字級
夏季高溫,熱傷害事件頻傳,兒童因體溫調節能力較弱,家長需特別留意適時補充水分。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隨著夏季氣溫屢創新高,熱傷害事件頻傳,兒童因體溫調節能力較弱,成為高風險族群。恩主公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孫義文分享,一名國中生參加暑期夏令營,在36℃高溫下活動40分鐘後,出現頭暈、抽筋、噁心、體溫飆升至39℃,後因意識遲緩緊急送醫,經治療後康復。醫師提醒家長需提高警覺。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2024年6至8月熱傷害就醫人數達2668人,今年6至7月中旬有1022人。NASA報告指出,2024年8月為1880年以來最熱單月,顯示全球暖化加劇高溫風險。兒童汗腺未成熟,散熱效率低,常忽略補水與休息,易因活動過量累積體熱,增加熱傷害風險,家長與師長須密切關注。

熱傷害分四級:熱痙攣因電解質流失引發肌肉抽筋;熱暈厥由血壓下降導致短暫昏倒;熱衰竭因水分不足出現疲倦、頭暈,體溫不超過40℃;中暑則體溫超過40℃,伴意識混亂,恐致器官衰竭,需立即就醫。

為預防熱傷害,外出時應攜帶保溫水瓶與電解質飲料、遮陽帽、透氣衣物、防曬用品、急救用品及攜帶式電風扇。國小學童每日至少攝取1500毫升水,高溫時增至2000毫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