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豐子愷.護生畫集
文/林少雯
山西省城外有晉祠地方,有酒館,所烹驢肉最香美,遠近聞名,群呼曰鱸香館,蓋借鱸為驢也。其法以草驢一頭,養得極肥,先醉以酒,滿身排打。欲割其肉,先釘四樁,將足捆住,而以木一根橫於背,系其頭尾,使不得動。初以百滾湯沃其身,將毛刮盡,再以快刀零割。要食前後腿,或肚當,或背脊,或頭尾肉,各隨客便,當客下箸時,其驢尚未死絕也。至乾隆辛丑年,長白巴公延三為山西方伯,將為首者斬,其餘俱邊遠充軍,勒石永禁。
──《梅溪叢話》.朱幼蘭書寫
此故事發生在山西,有一處叫晉祠的地方,有一間酒館。這酒館烹調的驢肉料理既香又美,當地人愛吃,更遠近聞名,且因名聲響亮,被稱為鱸香館。此鱸非彼驢,一個是水中游的,一個是路上跑的,所以只是借鱸之名而已。
此鱸香館在做此道驢肉料理時,其方式是先牽來一頭養得肥滋滋的草驢,店家先將草驢灌醉,讓驢全身血液循環加快,然後將驢全身拍打,讓驢的肌肉鬆軟。這整個過程都是為了接下去要生割驢肉所做的準備。
接下來,店家在地上打下四根木樁,把驢牽過來,將驢的四隻腳綁在木樁上,這下驢可跑不掉,只能任人宰割了。店家再拿來一根長木頭,架在草驢背上,在驢的頸子和尾巴上加以捆綁固定,這下草驢更加動彈不得了。
更殘忍的來了!店家將滾燙的水,澆淋在草驢身上,然後用刀將驢身上的毛刮掉。那真是不敢想像有多痛!驢應會狂奔跳腳,極力嘶吼,哀號聲聽來驚心動魄。但驢卻因全身被綁,連嘶吼都無力無聲了,真真可憐!
店家將這一切準備好了,就待客人上門,再用利刃割切驢肉,有人要吃前腿肉,有人愛吃後腿肉,有人吃肚當,有人吃背脊,或有人吃頭吃尾,各隨客人喜好,店家將肉端上桌,客人大啖驢肉時,那被五花大綁的草驢還沒死透,還在苟延殘喘的掙扎著!
這種對待驢的酷刑,直到乾隆辛丑年,長白山的巴延三親王被委派到山西當藩台(州長),聞此殘暴陋習,將為首的店家斬無赦,其餘人等都發配邊疆充軍。並將此殘忍事件刻記在石碑上,永久禁止這種屠殺驢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