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苑裡山腳國小舊宿舍

文/張廷鋐 |2017.09.11
4440觀看次
字級
日式建築群坐落於大榕樹旁,顯得愜意。圖/張廷鋐
山腳社區以在地磚窯建造特有的意象。 圖/張廷鋐

文/張廷鋐

苑裡,一個位在火炎山麓的好所在,因平埔族道卡斯族宛里(苑裡)社而得名,於史書中常見「彎里」、「灣麗」、「宛里」與今日的「苑裡」同音異字,但皆是指苑裡;位在大安溪畔的得天獨厚優勢,使得沃野千里的苑裡出產好米,並以「鴨間稻」聞名於世。

山腳,位在後壁山腳的苑裡鎮內社區聚落,早至清朝時期即有平埔族、漢人開墾乃漸成聚落而有「日北山腳庄」出現於史籍,只是平埔族陸續遷居埔里、宜蘭……以避漢人侵擾,致使本地的平埔族僅留下地名以供後人追憶;乙未割台之後,山腳與苑裡皆屬通霄支廳管轄而居民慣稱山腳為「外區」、苑裡為「內區」,或許是藺草加工使得山腳地區人口漸增,也或許是大安溪畔的沃土使得山腳地區人丁漸旺,總之,在日治時期大正四年(1915)經由地方仕紳的請願,山腳公學校獨立而生。

山腳公學校,位在現今山腳公園旁的國民小學,早至日治時期大正元年(1912)始,即有日本教員進駐(註),而日本當局為使教員得以安心在台任職,陸續依照職級與位階興建公有宿舍;昭和十年(1935)的關刀山大地震,致使銅鑼、公館、南庄、三灣等地傷亡慘重,且房屋倒塌不計其數,然而山腳公學校的校舍建築與職員宿舍亦有損傷,隨後宿舍群在昭和十二年(1937)起陸續新建。但由現存建物的格局來看,所使用空間與建築風格小有差異,故推測應是不同時期、不同建築師,依照不同職員職級所建。

山腳國小,一間在台灣歷史上不很顯眼的學校,創建已然超過百年歷史,早在民國九十年(2001)慶祝建校九十年校慶時,因畢業老校友深覺日治時期建造的老宿舍群深具保存價值而倡議修復,歷經校方支持,並積極向苗栗縣政府文化局申請,將建築群提報為歷史建築而於相關文史官員審議後,於民國九十二年公告「山腳國小日治後期宿舍群」為苗栗縣歷史建築;後經相關單位挹注經費修復,內部空間已然煥然如新。

歷史建築乃文化部為保護晚近的老建築而認定的產物,自民國八十八年迄今,全台已然有超過1300處老建築經公告而成為歷史建築。有的歷史建築洗盡鉛華,仍在地方上默默扮演自己的角色;有的歷史建築經相關單位修復,成為富有在地特色的設施;有的歷史建築卻是在修復後,成為乏人問津的蚊子館。

然而,如今由山腳國小管理並規畫為歷史迴廊的山腳國小日治後期宿舍群,是為在地少見的日式建築,更是網路上口耳相傳的拍照勝地。筆者於今年荔月(農曆六月)到訪,可能是已然接近申時末(下午五點)得以與友人盡情在建築前恣意拍攝,隨後在建築群落間四處走踏,可以看見在地社區經營的細心,讀者不妨趁著假日與三五好友到訪山腳。

註:山腳國小最早於日治時期大正元年(1912)創建,乃是苑裡公學校山腳分校,後於大正四年(1915)獨立為山腳公學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