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教成語】(62)

星雲大師 |2017.08.30
2834觀看次
字級
浙江淳安縣的千島湖,位於杭州與黃山之間,為1959年為建造新安江水力發電站而攔壩蓄水形成的人工湖,面積達573平方公里。水庫蓄水後未被淹沒的山峰形成大大小小的島嶼約1078個,星羅棋布,聚散有致,故名千島湖,今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圖/新華社
●背塵合覺 遠離五欲六塵,契合菩提正覺。意指眾生迷途知返,返迷歸悟,志求解脫。又作「滅塵合覺」。唐.圭峰宗密禪師:「背覺合塵,攀緣外境,為不禮敬。心不攀緣外境,背塵合覺,為歸依禮敬也。」(《華嚴經行願品疏鈔》卷三)

紅爐片雪一法不立
背塵合覺捨迷歸真
背覺合塵不思解脫
胡言亂語不知其意
胡思亂想天馬行空
胡說八道胡人傳教
若即若離貌合神離
苦口婆心反復勸說

心的牢獄
文/星雲大師

一個人,如果做了違法的事,被人一狀告到法院,就要接受法律的審判。有時候雖然別人沒有提出告訴,沒有受到國法的制裁,但卻逃不過自己良心的責罰,因而終生住在「心的牢獄」裡。
其實,舉世滔滔,滿街的行人,如果讓每一個人自己來反省,你能說自己從未做過違背良心的事情嗎?如果做了違法的事,自己坐進了心的牢獄,表示還有良知、懂得慚愧,這種人還好,就怕有的人忝不知恥,雖然他心中沒有牢獄,但是將來因果報應,還是免不了會有刀山劍樹的地獄之災。
社會上,有的人雖然犯了法,身陷囹圄,身體失去了自由,但因為他懂得反省、知道懺悔,反而得到了心靈的解脫,得到了靈魂的自由。所以,牢獄裡的犯人,其實是用時間換取了空間,讓他在牢獄裡能夠自由的思想、自由的反省、自由的懺悔。所以,外在有形的牢獄,反而開啟了他的心靈之門,開啟了他的性靈之光。
反觀一些每日奔走在市儈之途的自由之人,他們的心靈卻被權勢名位、利害得失、人我是非、無明煩惱等緊緊的束縛住,正如禪門的「鵝在瓶裡」,不得自由。
社會上的牢獄有多種,依罪行輕重、定讞與否?分別有看守所、少年觀護所、少女技藝所、外監、重型犯監獄、終生監禁等。
世間之外,佛經裡有所謂的十八種地獄,分別是八寒、八熱、孤獨、近邊等地獄。其實這些地獄也就是我們自己心中的牢獄,例如:欲望的牢獄、瞋恨的牢獄、我執的牢獄、愧疚的牢獄、懊悔的牢獄;驚慌恐懼的牢獄、灰心絕望的牢獄、憂悲苦惱的牢獄等。
這麼多的牢獄,其實都是源於「五蘊」所積聚的「我」;我,就是牢獄,五蘊熾盛就是牢獄。因此佛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牢獄」,沒有獲得解脫的人,每天就像被鈕械枷鎖拘身,時刻不得自在。
吾人要如何才能從「心的牢獄」裡解脫出來呢?
第一、信仰:信仰的鑰匙可以開啟心牢之門,到達快樂的天堂。
第二、慈悲:慈悲的鑰匙可以開啟心牢之門,到達無爭的領域。
第三、智慧:智慧的鑰匙可以開啟心牢之門,到達光明的淨土。
第四、道德:道德的鑰匙可以開啟心牢之門,到達完美的世界。
聰明的你,是否找到開啟心牢的鑰匙了呢?

──摘自《迷悟之間》第二冊 p.196


【成語典故】
●背塵合覺
遠離五欲六塵,契合菩提正覺。意指眾生迷途知返,返迷歸悟,志求解脫。又作「滅塵合覺」。

唐‧圭峰宗密禪師:「背覺合塵,攀緣外境,為不禮敬。心不攀緣外境,背塵合覺,為歸依禮敬也。」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卷三)

●背覺合塵
遠離菩提正覺,契合五欲六塵。意指眾生貪戀塵世,不思解脫,甘願輪迴。

唐‧般剌密帝譯《楞嚴經》卷四:「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
●胡言亂語
沒有根據、沒有條理的隨意說話。

宋‧普菴印肅禪師〈達理歌〉:「普菴識心達理,不是胡言亂語,教化三千大千,箇箇透泥入水。」
(《普菴印肅禪師語錄》卷二)

●胡思亂想
不切實際的隨意瞎想,又作「胡思亂量」。

宋‧五祖法演禪師:「有一等纔上蒲團,便打瞌睡,及至醒來,胡思亂想,纔下蒲團,便說雜話。如此辦道,直至彌勒下生,也未得入手。」
(《佛祖綱目》卷三十七)

●若即若離
1.好像是接近,又像是離開。形容對人保持距離;態度不明確;混淆不清。
2.意指離諸分別,即相離相,無縛無脫,不可思議。
唐‧玄奘譯《顯揚聖教論》卷八:「自性者,此轉依性,即色離色,不可思議;如是即受想行識,離受想行識,不可思議;地界、水界、火界、風界,若即若離,不可思議。」

●苦口婆心
比喻懇切耐心地勸導。

「苦口」源於戰國‧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婆心」出自唐‧高安大愚禪師:「黃檗與麼老婆心切,為汝得徹困,更來這裏問有過無過。」(《五燈會元‧臨濟義玄禪師》

以上【成語典故】部份轉引自「佛典妙供」網站http://www.sutrapearls.org/
謹在此感謝觀世心居士惠予提供參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