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力抗國外大學的高薪,教育部日前宣布明年將推動「玉山計畫」,讓每位玉山學者可加薪五百萬元,年薪最高可達六百五十萬元。
國家已經設有學術獎及國家講座,給有特殊成就並獲得國際肯定的學者,除非這種機制不可行要廢除,否則怎可另花大錢巧立名目?加薪高達現行台大教授平均年薪一百五十萬的三點三倍。
教學、研究夠不夠頂尖,論文有無真正價值,研究計畫是否周詳,必須由非常傑出公正的學者論斷,否則僅依官方當裁判,可能發生論文價值難論斷,改以篇數決定誰得獎,或自己甄審自己的人。
國外學者若為了三年的獎助來台,勢必中斷正在進行中的研究,三年很難吸引年輕學者。既稱為玉山學者,應該是舉國數一數二的頂級人才,怎會有近兩千人之多,不會太氾濫嗎?如果能吸引這麼多國外高教人才,台灣學生能適應全英語教學?高深的學術能用英語探討的有幾人?如果國內有這麼多高教人才,根本不怕出走,何需額外獎勵。
台灣人才外流的原因很多,為了擔心被國外名校挖角而競相比較月薪是不智的,各國的物價水準、文化背景、高教環境等都不同,只顧頭痛醫頭的針對玉山學者加薪,就像身體虛弱吃補藥,絕對會混亂章法。
教育部不如利用這些錢,轉而改善高教學習環境,提升研究設備,全面調高學者本薪,或者提高現行學術獎及國家講座的獎勵金,讓他們專心教學、研究,才能留住人才。
林清淵(台中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