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證實,氣候模型可準確預測氣候變化,足以作為推動減碳的依據。圖/美聯社、法新社、路透
編譯/潘楠慕
氣候科學家面臨一道難題,因為使用氣候模型模擬氣溫,數據卻和使用科學方法重建的結果不符。如果無法準確模擬氣候變化,將使外界對研究模型的信任程度大減,進而影響對抗全球暖化的努力。
例如,在全球各界致力解決暖化問題之際,美國總統川普曾公開駁斥全球暖化是一場騙局。如果科學家無法提出強而有力的佐證,模擬的數據恐難成為未來推動減碳的依據。
地球最後一個冰河時代大約在12000年前結束,氣候隨之變得更溫暖、穩定,農業發展和人類文明也跟著興起。這段重要時期被稱為「全新世」(Holocene)地質時代。
科學家使用冰芯、樹環、鑽孔、珊瑚、海洋沉澱物和碳酸鹽斑點等代理材料,重建過去的氣候條件。俄勒岡大學古氣候學教授馬考特(Shaun Marcott)在2013年的論文指出,以這種方式重建的數據顯示,過去7000年間,氣候約冷卻0.5°C 。
然而,以氣候模型進行模擬,得出的數據卻是這段期間變暖0.5°C 。以代理材料重建過去氣候條件的方法,向來被視為具備相當的準確性,因此,如果氣候模型得出的數據與重建的數據不同,將使氣候模型的公信力遭受質疑。
內華達大學古氣候學教授貝克(Jonathan Baker)主導的新研究,可能有助於解決這一差異,證明氣候模型仍有足夠的準確性,可以作為抑制暖化的依據。
科學家們在俄羅斯南部烏拉爾山脈的山洞裡檢查了石筍。石筍內部的氧同位素比例可用於估計過去的冬季氣溫。這項研究,正好可以解決馬考特研究中的缺點,也就是他們使用的代理溫度數據主要代表夏季。
貝克研究的石筍數據表明,夏季和冬季氣溫呈現不同的趨勢,這也解釋了馬考特重建和模型模擬之間的差異。這個最新研究證明了氣候模型具備一定的可信度,能夠準確地模擬人類文明史上的氣候變化。
過去,當數據和模型之間出現差異時,外界傾向於不信任模型,但有時候,模型其實正確無誤,反而是數據有誤。
根據這項研究,地球的氣候如果不是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應可繼續保持過去7000年的穩定狀態。這也提醒各界,人類正在破壞氣候的穩定,全球暖化速度正在加快。氣候科學家對這個現象深感憂慮,也積極推動抑制全球暖化;如果相關研究的準確性能夠持續提升,將對相關的努力更有幫助。
小辭典
全新世
全新世(Holocene)是最年輕的地質年代,始自11700年前。根據傳統的地質學觀點,全新世一直持續至今。全新世的氣候變化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密切關係,因此詳細研究全新世的氣候和環境變化至關重要。研究全新世氣候變化的主要材料包括高緯度和高海拔冰芯,湖泊沉積物紀錄,樹輪,石筍及其他洞穴沉積物,高沉積速率的深海沉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