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陸良的彩色沙林。此處沙林因風化剝蝕而成層巒壘峰狀,占地約一百八十公頃,是知名的地質旅遊景觀區。圖/新華社
入佛知見與佛相應
入海算沙深廣難測
入鄉隨俗順應人情
八大金剛佛門護法
八不中道緣起法義
八功德水殊勝潔淨
八字打開沒有秘密
八面玲瓏處世圓滿
處世偈
文/星雲大師
做人處事是人生的一門大學問,有的人活到七、八十歲,卻一輩子也學不會,所以現在有人專門研究人生哲學、處世哲學。人生到底怎樣才能稱得上會做人處事呢?有一首四句偈提供參考:
第一、退一步海闊天空:人有前面的世界,也有退讓的境界;向前的世界雖然積極,背後的世界卻更寬廣,唯有看清這兩個世界,才能真正擁有全面的人生。所以做人處事不一定要處處跟人斤斤計較,不一定要步步向前,有時候向前固然有我們的半個世界,但是回頭一看,後面還有半個世界,所以退一步想,可以海闊天空。
第二、讓三分何等清閒:做人要「義之所在,不落人後;利之所在,不居其前。」所謂「功名富貴之前退讓三分,何等安然自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何等悠閒自得。」所以對人不必要求十分,反而讓他幾分,你會得到更多。懂得讓人一些,真是何等清閒。
第三、忍幾句無憂自在:人與人之間的爭執、衝突,常常是不經意的一句話所引發,因為一言不和,反唇相譏,於是你來我往,最後武力相向,一發不可收拾。其實語言是名言假相,一句話你把他往好處想,他就是好話,往壞處想,他就成了壞話。我們無法要求別人都說好話,唯有自己用心轉境,自然心中無懊惱。何況現在是民主時代,容許各種不同的聲音存在,所以能忍幾句,才能無憂自在。
第四、耐一時快樂逍遙:一朵花的開放,必須經過種子深埋土裡孕育,其間必須忍受黑暗、潮濕、寂寞,而後抽芽。甚至開花後,還要耐得住風霜雨雪,乃至蜂蝶採蜜時的傷害,才能迎風綻放,展現丰姿。做人也要忍得住責備,才堪造就;耐得住委屈,才能進德。所以遇到不如意的境界,不要太衝動,有時候需要忍耐一下,不要以為忍耐就是吃虧,忍耐是一時的,忍耐之後的快樂逍遙卻是長久的。
這一首處世的偈語,無非要我們凡事退一步想,凡事謙讓、忍耐,自然與人無爭。希望大家能以此做為參考,能夠有所受用。
這首偈語是:
第一、退一步海闊天空。
第二、讓三分何等清閒。
第三、忍幾句無憂自在。
第四、耐一時快樂逍遙。
──摘自《星雲法語》第二冊 p.347
【成語典故】
入海算沙:
源於佛典中的「恒河中算沙」。形容數量極多。比喻徒勞無功。意指沉溺於經論之文字,若無真參實究,難以獲得實益。
原文:隋‧達摩笈多譯《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佛作神通品》卷六:「蒙世尊手摩頂時,我見十方最上人,如恒河中說沙數,大威德仙眾多彼。大牟尼尊手加我,即見諸佛如彌陀,猶恒河中算沙數,人中最勝眾多彼。」
唐‧永嘉玄覺禪師〈永嘉證道歌〉:「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八不中道:
為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與我國三論宗重要理論之一。意謂宇宙萬法,皆由因緣聚散而有生滅等現象發生,實則無生無滅。如謂有生或有滅,則偏頗一邊;離此二邊而說不生不滅,則為中道之理。
龍樹之《中論》,卷首有「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之偈,其中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稱為八不。用「不」來遮遣(否定)世俗之八種邪執,以彰顯無得中道之實義,故稱八不中道。
又此八不皆講諸法緣起之理,故稱八不緣起。此不生、不滅等八不,總破外道之邪執,其中不斷、不常等六不,共明不生不滅之義。依此,不生不滅為八不之本,又因不滅由不生而有,故不生為無得正觀之根本。
八字打開:
1.意指分明直示玄旨。門開無壅塞。
2.比喻毫不隱藏;門路很寬。亦作「打開八字」。
原文:宋‧法昌倚遇禪師:「諸仁者,祖師門戶,已被釋迦老子八字打開了也。更無絲髮許間隔,直下會得,可謂光前絕後。若更別有商量,卻許汝具一隻眼。」(《法昌倚遇禪師語錄》)
八面玲瓏:
1.比喻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形容人處世圓滑,面面俱到。
2.意指通達無礙,或通權達變。
原文:宋‧昭覺克勤禪師:「好箇第一義,直得八面玲瓏。如印印空,如印印泥,如印印水。恁麼說話,早是落二落三了也。」(《圜悟佛果禪師語錄》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