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尋奇】 石獅

文/宋玉澄 |2017.04.06
1859觀看次
字級
【探幽尋奇】 石獅 圖/宋玉澄

文/宋玉澄

石獅是雕刻成獅狀的石頭,為大陸、台灣或在世界各地華人聚居處的唐人街,經常可見的一種裝飾物。一般用在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陵墓;更多的時候,是指放在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獅子,有除邪鎮煞、驅厲避祟的功能外,更有威武、莊嚴,不可侵犯的意味。

在漢代以前,類似的標物,是以中國原產的虎為主。如周禮有「居虎門之左,虎門路寢門也。王日視朝於路寢,門外畫虎,以明勇。」又見《風俗通義》卷八〈祀典.畫虎〉亦有:「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在在顯示古人早已借虎之威,以求鎮邪驅煞,並引之在日常實物上。

而獅,為外來物。最早傳入中國約在西元前一三五年時,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以後;另一個幕後大功臣,即是佛教的傳入中土。源自印度的佛教認為,獅為萬獸之王,無畏無敵,而佛亦如是,是人中之王,可降伏各種邪魔,因此宣揚佛法之聲稱為「獅子聲」,佛坐過的座位謂為「獅子座」。另有文殊菩薩座騎為獅,手持金剛寶劍或蓮花之造像,為智慧和力量的化身,能斬斷煩惱,拯救眾生,在在顯示普及與深入民間。

依據專家考證,獅子在中國流傳,始於東漢,盛行於唐,定型於宋,普及於明、清,至今已二千年以上。期間陸續加入了中國特有的祈福隱喻元素──如雄獅爪前的石球,取獅球的諧音「賜求」,有賜你所求、如你所願之意;而母獅前的幼獅,表現母愛之外,更是多子多孫之期。讓森林之王,變身為國人看門、可觸摸的祥瑞之獸,與一種文化的普遍圖騰。

最為有趣的是,旅遊貴州時,竟發現該地的石獅,多以頭下腳上之姿雕鑿,迥異於其他地區或蹲或站的常態。猜想是貴州多峭陡之山,因地制宜的聯想創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