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 老街改造先讓空間有溫度 文╱記者郭士榛 |2017.03.25 語音朗讀 505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齊東沙龍」門口延伸至面前的手臂與緊踏著地面的腿足座椅,像是對著到訪的客人問好。圖╱記者楊祖宏 改造齊東老街的「天地人文創」創辦人楊傑年說,他的目標是「產業文創化」。圖╱記者楊祖宏 「逗留系列」空間位在齊東街五十七號,舉辦手工藝術、書法、繪畫課程外,還設有創作廚房,讓美味逗留。圖╱記者楊祖宏 曾被遺忘的齊東老街經過四年的努力,重新受到社會重視。圖╱記者楊祖宏 「齊東小舞台」只有二十五人座席,小而美的環境卻能帶出活動氛圍。圖╱記者楊祖宏 「齊東小舞台」只有二十五人座席,小而美的環境卻能帶出活動氛圍。圖╱記者楊祖宏「齊東小舞台」只有二十五人座席,小而美的環境卻能帶出活動氛圍。圖╱記者楊祖宏 文╱記者郭士榛 圖╱記者楊祖宏 台北市有一條「微笑老街」乍聽深覺驚奇,後經「天地人文創」總經理楊傑年指點才恍然大悟,這條微笑老街就是「齊東街」,因恰巧處於捷運忠孝新生站與善導寺站之間,在地圖上這斜長的街道形成一個弧形,像是微笑的形狀正好和此處幸福里的名稱相呼應。 楊傑年表示,活化老街最重要的條件是交通便利,而齊東老街正位在車水馬龍、熙來攘往的忠孝東路、新生南路旁,是一條鬧中取靜的社區街道。楊傑年說:「易被人遺忘的齊東老街,就因交通方便,才吸引天地人文創來開發活化,辦活動時吸引許多人潮。」 楊傑年透露,每周的論壇邀請來自不同產業的三位專家,分享自己的創業歷程,並藉由O2O(Online To Offline)的行銷模式,將網友從虛擬的網路空間引到實體空間,甚至還可以發展出「新空間經濟」,累積人數一年達上萬人。 推動產業文創化 改造齊東老街的「天地人文創」,創辦人楊傑年說公司名取自《易經》中的天、地、人為三才,「天圓」代表時間、「地方」代表空間,以及人;因而「天圓地方,人逗留」即為天地人文創的品牌核心價值,並致力於藉由優質的文創展演空間整合由「人」所發展出的故事,傳承世上的真善美。 「我心中重要目標是推動產業文創化,跨足各界專業課程,舉辦講座沙龍、文創空間、顧問專案、媒體平台、產品設計等領域。」楊傑年說,所謂「產業文創化」就是各行各業都和文創產生關連,讓各行業價值能展現,讓更多人參與並運用。「讓不同產業知識化為課程,讓有興趣的人來學習吸收」。 因此,「天地人文創」除了提供高品質的空間供文創者舉辦展覽、聚會空間之外,更賦予自己更高的使命,將此轉化成一台北著名的文創平台。楊傑年認為,一個好的空間,需要找到對的專業老師,找到對的學員,在這個空間內產生互動,進而產生溫度,並且透過這樣的平台進行夢想的啟蒙、催生。楊傑年表示,齊東老街近年內陸續開了設計工作室、咖啡店、文創展場空間等,似乎有漸成新文創聚落的趨勢。 挖掘獨特的空間 文創產業更需要創新的經營合作模式。楊傑年解釋,「新空間經濟」中的「新」,是未來的趨勢;「空間」,是人活動的載體,從一張椅子到一個城市的實體場域;「經濟」是一種商業運轉的生態系統。楊傑年表示,舊工廠改造、老屋活化,新空間經濟還可能有更多不同形式,可以挖掘具獨特個性的空間。 他指出,像是大稻程創辦第一間民宿「旅行時光」的邱翊曾表示,原始動機很單純,即是想在老街找間五十年歷史老公寓,打造出充滿台灣懷舊氛圍的旅社,儘管他的想法被設計師否決,但經過反覆溝通協調,決定透過較年輕活潑方式,讓懷舊與現代生活連結,也順利從背包客主要客群,陸續發展出結合接待外國旅客住宿、台北街區英日文導覽等多元化營運模式。 例如邱翊保留磨石子地板、玻璃老木窗、馬賽克磚浴缸等老房子元素與導入色彩繽紛家飾間取得平衡,後來還有餘力本著社區共榮精神,為附近文創工作者盡心力。 楊傑年指出,青田七六、宮原眼科、曾經的藍晒圖、大稻埕、solo singer、佳佳西市場旅店、鐵花村、寶藏巖、忠信市場等非常具有特色的打卡熱點,會讓你想到文創、老房子,這些擁有獨特風格的空間,保留了建築物背後未被修飾的痕跡,還往外延伸連結鄰近區域發展,創造出新的經濟活動,吸引愈來愈多人注意到這種「新空間經濟」。 「天地人文創」所創辦的活動,主要是針對在地人而設計,至於有多少觀光客因齊東老街而進入,楊傑年說他沒有特別調查過,但在所辦的論壇、演講中,常聽這些專業講師提到曾在中國大陸、東南亞或歐美各國的創業、旅行經驗,以及成功或失敗案子。 先了解避免偏見 楊傑年整合專業者經驗加上自己的想法後,他認為,「台灣不應對大陸或東南亞國家存有刻板差異性的印象,彼此應多了解,尤其大陸和台灣在政治、資源上有著差異性,台灣或許硬體無法超越,但軟體卻是優勢,要掌握自己優勢,創造交流,提升了解,藉由了解,提高信任,化解糾紛。進而創造國際交流的契機」。 活化空間 以人潮商機敦親睦鄰 楊傑年表示,齊東老街上老屋活化的三個空間,每周都會舉辦各種不同講座、研討會、發表會等,四年來已累積數百場活動,每周近二千人參與,一年累積上萬人潮進入曾被遺忘的齊東老街。而過去四年的努力,不但讓老街受到社會重視,來來往往的人也為巷弄間的小吃店帶來商機,無形間做到敦親睦鄰的效果。 走進平日靜謐的齊東街,會發現這三處老屋活化後的空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於齊東街七十四號的「齊東沙龍」,門口延伸至面前的手臂與緊踏著地面的腿足座椅,是用鋼筋綑綁的雕塑,像是對著到訪的客人問好。這座裝置藝術確實也吸引眾人駐足拍照。 占地三十坪空間可容納六十人座席的「齊東沙龍」,觀眾腳上踩著日式鋪木地板與場內黃色聚光燈搭配,有著舒適、溫暖感覺。每周三晚間的演講、研討會活動,吸引了民眾熱情參與。 「齊東沙龍」再往後走,也就是齊東街七十八號,有著一模一樣的天圓、地方、人逗留標誌,這個空間是「齊東小舞台」。小舞台有二十五人座席,小而美的環境帶出整體活動氛圍。最吸睛的落地玻璃投影,帶來夜晚的視覺衝擊,這個空間雖微妙,但張力十足。 「逗留系列」空間位在齊東街五十七號,坐落於齊東沙龍的斜對方。除了辦手工藝術、書法、繪畫課程外,另有創作廚房,專業老師引領著學員創作一道又一道的各式甜點、麵、飯等餐點。逗留創作廚房留下一群熱愛甜點和料理的人,也讓美味逗留。 長壽老街 匯聚於此藝文景點多 齊東街早在三百多年前,即清朝康熙年間,就被視為一條重要衢道,光緒年間名為「三板橋庄」,一直是被用來運送米糧到河港的古老「米道」。在這條小街道中,過去也供應著台北城內各式生活用品,因為時代演進,日據時期興建為總督府各級文官宿舍。時至今日,台北東門城外所剩下最完整的古街道,只剩這條,算得上是十分「長壽」的老街。 齊東街附近有許多老房子、古蹟,像是由文化局接手經管的「齊東詩舍」、如今已成為古琴學會的實體院地「台北琴道院」和「李國鼎故居」等。對台北人而言,齊東老街算是知名度不高的一條老道,但這裡有年代久遠的歷史資產,格局方正的宿舍建築群,保存完整的日式庭院,靜謐優雅的文化氣息。 齊東街屬於台北市中正區幸福里,涵蓋多個著名藝文景點。包括台北最有名的藝文空間「華山1914創意園區」隨時都有不同種類的展覽;華山Legacy時常舉辦海內外著名歌手演唱會;光點華山提供小品好電影。除此之外,還有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天地人文創空間、台北國際藝術村、寒舍藝術中心等藝文空間,以及愛樂暨梅哲音樂文化館、國家電影資料館、台灣故事館等。如此多元的藝文資源,豐富了里民的生活,也提高了幸福里的居住品質。 前一篇文章 微文創大翻轉 台東MATA給年輕人出發的機會 下一篇文章 微文創大翻轉 老街改造先讓空間有溫度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余江 百年匠人到智能眼鏡【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