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歌】 黑色狂飆羅大佑 文/曹郁美 |2017.03.20 語音朗讀 39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1982年羅大佑颳起黑色旋風。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羅大佑(左)、周華健(中)、李宗盛在一九九○年代末期成為台灣大眾音樂的中壯派代表人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90年代中期,羅大佑帶領「OK男女合唱團」團員接受觀眾熱情獻上的鮮花,土氣十足的打扮帶給觀眾無比的親切感。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曹郁美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鹿港小鎮〉 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 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 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 鹿港的小鎮……… 作曲、作詞、演唱/羅大佑 一九八二年羅大佑出版了首張專輯《之乎者也》,幾乎每首歌都衝撞體制、顛覆傳統。他以戴墨鏡、捲髮、全身黑衣的造型,與美國流行歌手鮑伯狄倫(Bob Dylan)相似,在當時威權體制才剛瓦解的時刻,是強烈的反叛符號象徵。 首先是主打歌〈鹿港小鎮〉,羅大佑沒去過鹿港,就好像葉佳修沒去過澎湖也寫出〈外婆的澎湖灣〉,音樂人憑著別人的故事,發揮想像、注入情感,開闢一條新道路出來。 羅大佑生長在富裕的醫師家庭,從小學鋼琴,長大後也不負眾望地進入中國醫藥大學讀書,儼然是未來的「羅醫師」。然而在大二那年開啟了音樂之路,翻轉了他的人生。 當時電影導演劉維斌要拍《閃亮的日子》,這是描述一個樂團主唱的故事,男女主角分別是劉文正與張艾嘉。片中需要幾首歌,劉導便經人推薦,大膽啟用還是大二學生的羅大佑,羅寫了五首歌交給他。 結果,電影票房慘敗,片中插曲卻流傳下來,其中三首歌成了日後的經典。分別是〈歌〉(徐志摩詩)、〈閃亮的日子〉與〈風兒你在輕輕地吹〉,這幾首歌的風格介於民謠與流行之間,為羅大佑日後的創作能量奠定基礎。 這年飆風飛揚,羅大佑先完成自己的首張專輯《之乎者也》,在平面設計師杜達雄的引薦下,與滾石唱片的二毛先生洽談,由於整張專輯太勁爆,二毛不敢貿然出版,便建議先製作發行已具知名度的張艾嘉專輯,如果有回響,再帶出另一張來。 這個策略甚成功,張艾嘉的《童年》一炮而紅,大家見識到這個羅姓小子繼〈閃亮的日子〉後,又繳出漂亮成績單。沒多久,羅大佑推出自己的《之乎者也》,更是石破天驚,其中的〈鹿港小鎮〉震懾了那禁忌的年代。 我如果沒記錯,羅大佑曾與新格唱片洽談《之乎者也》或《童年》的出版,不知為何就是慢半拍,決定要簽約時,滾石早已搶先一步。當唱片行、收音機不斷播放這幾首歌,新格唱片才懊惱猶豫不決害了人,從此與羅大佑絕緣。 〈鹿港小鎮〉在創作理念上運用新與舊的對比:都市/鄉鎮、霓虹燈/香火、水泥牆/紅磚塊、黃金天堂/小雜貨店;因為對比而有了隱喻:異鄉打拚/家鄉守成、遊子魂/在地人、憧憬與期待/失落與幻滅。 再因以上的對比與隱喻,產生了對文明的反思與批判:「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這又是得/失的對比。 本曲最讓人朗朗上口的,是那一句:「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這是控訴什麼?通常有幾種解讀:第一,這個返鄉者大概是在台北混不下去才跑回來,親友多投以異樣眼光。第二,當時不流行網路、鄉民,否則很可能被酸:「台北不是你的家?那就回去啊,沒人攔你。」以上當然是玩笑話,羅大佑的本意是:經濟開發與悍衛傳統孰輕孰重?如何取捨?「進步」與「便捷」有那麼重要嗎? 羅大佑以震天價響的搖滾樂、雙吉他鏗鏗鏘鏘、嗓音忽而低吟忽而激昂地宣洩我們在戒嚴時期躲藏已久的情感,以及前面列舉的問題帶來呼之欲出的答案,瞬間一一爆發出來。 就在〈鹿港小鎮〉驚爆歌壇三十年後,我們在電影《海角七號》開場看到了相似情節:歌手阿嘉(范逸臣飾)把吉他狠摔,然後咒罵:「X你媽的台北!」騎著機車返回家鄉屏東去也。接著場景轉至墾丁,一群烏合之眾組成樂團,鎮日練習又練習,最後一刻在沙灘演唱會上點燃積蓄已久的能量。請問魏導,您是向大佑取經的嗎? 羅大佑在推出兩張專輯《之乎者也》、《未來的主人翁》,令人驚豔之後,緊接著在一九八四年推出的《家》,就沒能再創高潮。許多人嘆氣:原來那位抗議歌手、擅長表現社會議題與人文關懷的傢伙到哪兒去了?本專輯聽起來身段柔軟、溫和明亮,怎麼都不像那位黑衣獨行俠。再後來又有一首〈家Ⅱ〉出現,評價亦然。 從「台北不是我的家」如狂獅,到〈家Ⅰ〉、〈家Ⅱ〉如馴鹿,讓很多人不習慣。 我個人倒是很喜歡《家》,這首歌曾獲電影《女朋友。男朋友》(楊雅喆執導)置入片尾當做謝幕曲,當羅大佑的歌聲響起:「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有我童年時期最美的時光。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燈光亮起,觀眾沉醉著劇情氛圍與娓娓音樂,有人納悶著「看不懂」,有人說「很棒」,兩極反應統統銷融至羅大佑的歌聲啦。 情海沉浮多年的羅大佑終於安定下來,他也有了「家」。他定居香港經營「音樂工廠」事業,也持續創作並培養人才。他與妻、女共築愛的小窩應是他生活的一大滿足吧。 一九八五年大陸歌手崔健,推出一張令人激賞的《一無所有》專輯,在台發行時被冠上「大陸的羅大佑」之名,意思是他倆是勇於批判、勇於發聲的先驅人物。不知羅大佑與崔健是否願意聯合舉辦演唱會,把過去那股狂熱與理想再度噴發出來? 前一篇文章 【時光走廊】 台灣光復七十年紀事(4) 林獻堂骨灰榮歸故里 下一篇文章 【大江南北】 阿米希人的世外桃源(下)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春秋雜論】 印度文化崇尚蓮花【我的青春我的歌】鳳飛飛給你涼啊涼【我的青春我的歌】林黛在痴痴地等我的青春我的歌【我的青春我的歌】卡本特的昨日重現我的青春我的歌 瘋梁祝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