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歌 瘋梁祝為哪般?

文/曹郁美 |2018.02.08
2316觀看次
字級
再也找不到一篇民間傳奇如《梁山伯與祝英台》一般,從晉朝至近代,約一千八百年的時間那樣深入人心了!為什麼觀眾或讀者喜愛?先不論戲曲的動聽,就內容而言最大特色在於「女性意識」及「殉情意識」。

文/曹郁美

再也找不到一篇民間傳奇如《梁山伯與祝英台》一般,從晉朝至近代,約一千八百年的時間那樣深入人心了!為什麼觀眾或讀者喜愛?先不論戲曲的動聽,就內容而言最大特色在於「女性意識」及「殉情意識」。

首先,祝英台以讀書為志的精神,突破了傳統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以及「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桎梏,引人敬佩與稱奇。再說,她的父母能允諾她女扮男裝、混入男人堆裡共處三年,而且還有長期的經濟資助,如此開放的觀念、容忍親族異樣眼光,更要令人讚佩。

電影中還有個「師母」,她保管了祝英台給梁山伯的定情物:一只玉環,足證師母也是個開通之人。矛盾的是,既然英台的父母觀念開放,又為何要使出威權,非要拘以媒妁之言、追求門當戶對的傳統婚姻不可?結果山伯與英台戀情破局,一病死一殉情,「相愛至死」感人至深。

然而,戀情非要有個結果不可嗎?梁祝二人「以死抗議」值得鼓勵嗎?所以囉,別怪後人多事,有人建議他們何不勇敢地私奔、找師母求救等,簡直是「入戲太深」。

以上種種讓這個傳奇充滿話題與爭議,從街談巷議到博士論文,一直都有人分析、討論、評述。有人落淚、有人憤怒、有人困惑,讓這個故事魅力無窮。

這樣的魅力在現代亦不遑多讓,六十年前就有兩齣「梁祝」轟動一時,一是小提琴協奏曲,一是電影。

一九五八年,上海音樂學院的兩位學生,大四的陳鋼與大二的何占豪,硬著頭皮繳了聯手合作的作業:《梁祝協奏曲》,沒想到由首演迄今紅透了半個世紀。當時國共對峙、鐵幕深鎖,台灣渾然不知有這首樂曲呢。

他們以上海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為基礎,何占豪提供主旋律、陳剛編曲配器、再由他們的同學俞麗拿修訂並主奏。整首樂曲以小提琴的甜美、纏綿、餘音嫋嫋之特色,表現這個淒美的故事。西式的樂團編制、中式的音樂旋律,毫無違和地串在一起,創造了音樂史上的驚奇。

《梁祝協奏曲》主要三大段落為:呈示部的「草橋結拜」、展開部的「英台抗婚」、再現部的「墳前化蝶」。以後本曲被改編為各種版本,例如以二胡、高胡取代小提琴,也別具特色。甚至香港作詞家鄭國江把本曲填上粵語歌詞成為《恨綿綿》,由關正傑演唱,可知這曲《梁祝》流傳得多麼廣遠了。

至於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更瘋狂了。在《梁祝協奏曲》首演走紅五年後,香港導演李翰祥把它改拍成黃梅調電影,除了邀請古典美人樂蒂飾演祝英台之外,還大膽起用了藉藉無名的小娟飾演梁山伯,並為小娟改名為「凌波」,從此一顆巨星誕生了,反把原巨星樂蒂晾在一邊。

本片於一九六三年四月在台灣上映,半年後也就是十月三十日,凌波到台灣為總統蔣中正祝壽,立刻把台北變成了香港人口中的「狂人城」。

梁兄哥車隊所到之處,擠得人山人海、水洩不通。尤有甚者,台大教授薩孟武在報刊撰文力捧凌波,其他知名人士也都跳上第一線極力讚揚,於是凌波便理所當然地登上超級偶像的寶座。

據說,曾任駐美大使的葉公超,家中也矗立一幅高約一公尺半的凌波照片,對來訪者亦不隱諱他是波迷。

本片的成功還要感謝一大功臣:作曲家周藍萍,他把黃梅調聲腔置入電影中,一首首插曲讓人聽了又聽、唱了又唱,簡直欲罷不能。周藍萍還有一大貢獻,那就是創作了永恆不朽的〈綠島小夜曲〉,堪稱為歌頌寶島台灣的代表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