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台灣光復七十年紀事(4) 林獻堂骨灰榮歸故里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7.03.17 語音朗讀 412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宿望永昭:林獻堂逝世後,蔣介石親題「宿望永昭」,以此向其致敬。喪禮會場上也掛著不少橫幅與追思的題詞。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參與喪禮:各界富商名人一同出席林獻堂的喪禮,追悼這位愛國並竭盡心力為人民爭取權益的故人。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生前合影:旅居日本的台灣耆宿林獻堂(中)參加台灣駐日使館的酒會。圖為林獻堂、董顯光(左)、旅日華僑總會會長林以文(右)在酒會上的合影。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❶奠公祭:由於林獻堂在日本占領台灣期間曾領導民族運動 ,氣節凜然。林氏病逝後,骨灰由家屬奉持運抵台北,各 界發起在機場設奠公祭。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民國45年(西元1956年)9月,日據時代民族運動領袖林獻堂於日本病逝,骨灰運返故里,為這位操勞國事,奮鬥不懈的愛國領袖的一生畫上了句點。 林氏一門忠義,由清末至光復初期,其遭遇和奮鬥歷程與台灣歷史緊密相連,林獻堂為國為民矢志不移的情操,使他成為中台灣的典範人物。 林家自福建漳州遷來,居於台中近郊的霧峰,第三世林甲寅從原住民手中購置土地,開山闢田,逐步累積財富,林家漸興,成為地方臣賈。後代不僅繼承墾殖家業,也頗立軍功,如其孫林文察參與平定「戴萬春之亂」,又奉命率兵入閩討剿太平軍,中法戰役中,林文察其兒林朝棟率兵守基隆,痛擊法軍等。 1895年,台灣被割讓,人民誓死抗日,林朝棟所率義軍與日軍激戰,其中八卦山之役戰況慘烈,使日軍改變輕估的態度,被迫增兵。最後情勢終不可為,林朝棟舉家內渡大陸;而留在台灣的林家後代秉承此奮勇家風,對日本殖民當局據理以爭,為同胞爭取平等待遇。 日據時代,林家的代表人物為林烈堂和林獻堂堂兄弟倆。日本領台前十年,用重兵血腥鎮壓各地武裝抗日。此時地方仕紳家族唯霧峰林家採取對抗的立場,在這樣的狀況下,林家必然壓縮本身企業的發展空間,然而林獻堂並不改變想法,以高度的技巧與日本殖民當局周旋。實質方面,林家參與投資彰化銀行、台灣製麻,與本地仕紳共同催生台中一中,並承地主的背景,經營稻田租賃營收和地產事業,不過林獻堂更將大部分時間投入民族運動之中。 受梁啟超的思想啟蒙,林獻堂發起「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十三年間共有十五次,同年創立「台灣文化協會」,凝聚知識分子的力量。他也往返台日,爭取東京政要的支持。此外,一批台灣知識分子在東京創立《台灣民報》,運回台灣發行,聲援請願活動,後發行量擴增,影響日深,成為台灣人的喉舌。 然而到了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旋即對同屬中華民族的台灣人加緊思想控制,推行「皇民化政策」,禁止報紙中文版面、請願活動。 雖由林獻堂開始的這些政治社會活動並未達到主要目標,但已喚起台灣人強烈的反殖民統治意識。 光復以後,由於政府施政不彰,加以內戰負面效應,民怨日深。1947年,爆發二二八事變。在大環境走下坡的情況,民國38年(1949)9月,林獻堂選擇客居日本。民國42年(1953)年政府實施的土地改革,林家大批祖產遭強制分田予佃農。民國44年(1955)林獻堂在《東遊吟草》詩集中賦詩明志,反映其失望之情,次年他在東京抑鬱而終,年底骨灰運返台灣,朝野各界為其舉辦了盛大的喪禮。 至於身後,林獻堂所栽培提拔的後進在文化界屢有成就,台中一中更是成為中部首屈一指的學府。綜觀林獻堂一生,可說是一個傳統世家大族過度到現代社會的縮影。林獻堂以其堅定的愛國情操,積極對抗日本殖民統治,盡力為台灣人民爭取平等的政治權利。雖然戰後因種種因素使其遠居日本,終致客死異鄉,不過其一生事蹟足為台灣史的重要見證,令人緬懷。(吳濬伊整理) 前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法語】 日日觀音 下一篇文章 【我的青春我的歌】 黑色狂飆羅大佑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古典時節】古來才女命多舛【大江南北】鐵灶山石刻與法藏寺【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 【遺澤流風】 碧霞宮與岳飛信仰【近未來之形: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 青藝之光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城鄉建築大觀 ( 18-8) 日本殖民:台北市【時光走廊】 蘇北、山東諸城【時光走廊】中國古城珍貴歷史影像:東北地區(14-4) 鄉間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