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過後的好友相聚,談得最多的是過年吃年夜飯的問題。
溫婉的菁有兩個兒子,她體諒媳婦也是人家的寶貝女兒,因此尊重媳婦的想法,讓兒子在媳婦家圍爐,初二夫妻倆再帶著孩子回來團聚,大家一致讚美她圓融的智慧。
而齡的婆家卻是極為傳統的。她的婆婆來自官宦世家,家規謹嚴,一家四口每個周末一定得到婆家報到,與妯娌一起洗手做羹湯侍奉公婆;六天年假也要天天回去家廟祭拜、親戚家走春,孫輩根本沒有時間和朋友聚會出遊,但也只能私下抱怨。
其實,不需要在乎特定的「日子」,每天不都一樣嗎?重要的是心意,每一天都可以表達對親人的愛與感恩。兒孫應該懂得尊重關懷長者,長輩也該給兒孫輩自主的時間與空間,大家平安健康就是福,不是嗎?如果闔家團聚,卻「人在心不在」,這樣的團圓也不過是個假象而已。
前年,母親在加護病房度過整個年節,手足悽悽惶惶奔走在家與醫院之間。除夕,醫院幾乎淨空了,枯樹在寒風中孤獨搖盪,醫院走廊漆黑一片,只有加護病房的孤燈陪伴無法回家的病人。我走著走著,眼淚濕透衣襟,在病房撫摸著母親的手,無限憐惜。
生死永別才是人生至痛,只要健康活著,其實無需計較與誰圍爐。好好活著,即使遠在天涯也能心有靈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