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遠學校服務,資源與經費經常是首要的難題。
台灣的城鄉差距非常大,鄉下學校,幾乎都是人口外流嚴重、文化刺激不足的地方。身為學校領導者,經常要找尋各種援助,協助學校進行各項活動、設備場地的充實與更新。
而圖書室,是我最重視的改進場域。偏遠地區,除了資訊設備來源之外,有效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與習慣,更是刻不容緩,因為只有透過閱讀才能消弭偏遠的不利因素,擴展孩子學習範疇。
正好,學校兩位前任家長會長對於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我有相同理念,分別捐出五十萬與二十萬給學校進行圖書室整修。當下我有如服下定心丸般,馬上邀請校內教師與建築師共同商討,如何營建一個讓孩子喜愛閱讀的空間。
經過數周的反覆討論,建築師提出一份令人心動的設計規畫藍圖,同仁們都懷抱憧憬,想像落成那天,大夥一起或坐或躺閱讀喜愛的書籍。只是沒料到,建築師提出的經費概算,居然超出預算許多。
兩位前任會長看出我的憂心,建議讓大家共同參與這件有意義的工程。於是學校在家長會的協助之下,進行各項的勸募活動,尤其是針對畢業校友,除了讓校友了解學校目前的狀況之外,更期待涓滴之水可以匯集大愛。
沒想到所獲得的迴響,遠遠超出預期。每天都有校友主動捐款,除了留下電話之外,更提醒若有不夠,可以再聯絡。學校同仁每收到一筆捐款,都非常感動,也非常珍惜。
這天,一位老爺爺騎著一台破舊的機車來到學校——車齡至少超過二十年吧,連車墊破了都用膠帶糊貼起來。雖然是冬天,爺爺依然打著赤腳,套著一件舊棉襖,將機車停在門口,走進校長室來。
「校長,聽說學校要蓋圖書館,我這裡有一點錢,給孩子買書看,只有一點點,真是歹勢。」
說完,就從舊棉襖的最內層,掏出一疊鈔票,裡面還夾著許多百元鈔,看得出來,並非直接到銀行所提領,應該是平時累積所存。爺爺告訴我,只有一萬元。
我捧起爺爺粗糙龜裂的雙手,看著那平時省吃儉用存的錢,停在門外那台破舊的機車,伴著溫暖的冬陽,映入我泛紅的眼眶。許久,才勉強從口中擠出「阿公,真多謝」這幾個字,心中的激盪更是久久不能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