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拼圖】彈棉花之磨盤

文與圖/宋玉澄 |2017.03.02
1152觀看次
字級
木質,長約與肩同寬、或稍寬些,像巨大的橢圓形的硯台,台的兩側,鑲有一橫木,是雙手把持用力之處。使用時,真像磨墨一樣;有時,還在盤內加上兩塊大石,以增加重量地磨壓在彈妥的棉花之上,這樣的器具,叫磨盤;是彈棉絮的最後步驟,接近完工,可以交貨的階段。圖/宋玉澄

文與圖/宋玉澄

木質,長約與肩同寬、或稍寬些,像巨大的橢圓形的硯台,台的兩側,鑲有一橫木,是雙手把持用力之處。使用時,真像磨墨一樣;有時,還在盤內加上兩塊大石,以增加重量地磨壓在彈妥的棉花之上,這樣的器具,叫磨盤;是彈棉絮的最後步驟,接近完工,可以交貨的階段。

童年時,我見過。常常依在店家門口的邊緣,觀看著兩位光著上身,如武士般的的男子,揹著長弓,弓弦對著棉花,一陣陣噹噹的聲響中,片片的棉絮就如雪花般的彈起、落下,像是場有趣又魔幻的遊戲。

長大了,才知彈弓,需要極大的力氣;上線,又是極細緻的手藝,兩人一組,縱橫交叉的固定彈妥的棉絮。據民俗,所用的線,一般是白色,但作為嫁妝的棉絮必須以紅綠色,取其吉利;但在我的印象裡,白、紅線皆可。最後再用圓盤壓磨,使之平貼,堅實、牢固。

彈棉花的工藝,元代王楨(一二七一~一三三三)所著《農書.農器.纊絮門》中,有詳盡記錄,算來至少有八百年的歷史。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這樣的工藝在寶島台灣,已近絕跡;唯在大陸的偏遠鄉鎮,仍可見這樣的營生,幾乎都藏在低矮黑漆的店面內,似乎昭告這個行業的沒落,讓人黯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