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板橋訊】「狹窄性肌腱滑膜炎」近年來有愈來愈普遍的趨勢,只要手過度使用或者姿勢不良,都可能有這個毛病,假如嚴重的話,甚至連握筆力量都沒。
俗稱「媽媽手」的「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主要症狀是大拇指靠近手腕處持續疼痛、腫脹,以致無法施力;一旦嚴重到發生「沾黏」的情況,大拇指活動會有「卡到」的感覺,甚至可觸摸到凸起的腫塊。
台北縣立板橋院區復健師陳淑雯表示,「媽媽手」常見於終年或生產過的婦女,如洗衣服、扭毛巾等動作,都可能造成這種毛病;準媽媽們在懷孕末期賀爾蒙改變,滑囊和關節本身也容易產生輕微的炎症反應,如果再加上施力不當如抱嬰兒手腕過度彎曲,也會得到這個毛病。
陳淑雯進一步指出,常用電腦的文書打字人員、長期握筆的文字工作者、清潔工、端餐盤的服務生等也易得「媽媽手」。
陳淑雯教導簡單的自我檢測方式,將拳緊握、大拇指臥在拳頭裡,然後將拳頭伸直下壓,假如腕骨下方有疼痛的情況,就有可能得到「媽媽手」。
她表示,得到「媽媽手」的民眾須讓手充分休息,並且透過復健和口服消炎藥雙管齊下治療;假如因為職業需要手部無法充分休息,睡覺時可以在手上戴「副木」輔具強迫休息,在正常狀況下,為數六次的一個復健療程,症狀就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