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洗手仍是杜絕病菌傳染最簡單、有效方式。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溼、搓、沖、捧、擦」是從小被教導的洗手口訣,卻是最容易被遺忘的重要動作,醫師提醒酒精噴手不是萬能,腸病毒及諾羅病毒都殺不死,務必記住飯前、擤鼻涕後等洗手時機。
世界衛生組織訂定每年5月5日為世界手部衛生日,不少醫院響應活動在院內舉行衛教宣導演講、趣味遊戲等,國泰醫院就在其中,院長簡志誠昨指出,後疫情時代許多民眾過度仰賴戴手套、口罩等防護病菌傳染,但洗手仍是杜絕病菌傳染最簡單、有效方式。
國泰醫院內科部副部主任暨感染科醫師陳立羣提醒,酒精噴手不是萬能,千萬別忽略酒精殺不死的病毒,如傳染力強的腸病毒及諾羅病毒等。若家長未落實手部衛生,恐會造成無行為能力的嬰幼兒感染腸病毒,嚴重導致肝炎、腦炎和敗血症等併發症。
陳立羣說明,使用肥皂進行手部衛生,能去除95%以上細菌和病毒,比酒精搓手更有效,尤其「吃東西前、摸寵物後、回家後、如廁後、在外玩耍後及擤鼻涕後」等時機洗手,保護自己與其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