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 天下白

文與圖/陳牧雨 |2017.01.27
5659觀看次
字級
〈玫瑰小雞〉 圖/陳牧雨

文與圖/陳牧雨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可見中國古代,在正月一日過年當天,有貼雞畫於門上的禮俗。一來可能因為正月初一被認為是雞日,雞日貼雞畫以示慎重地對待一年的開始,同時也兼具避邪的作用。

晉王嘉《拾遺記.唐堯》中,敘述了這個習俗的由來:「從前有一種重明之鳥,形狀很像雞,鳴叫聲似鳳,羽毛常常脫落,雖然翅膀沒有羽毛只剩下肉,卻仍然能飛,而且會追逐猛獸虎狼與之搏鬥,使得一些妖魔惡獸不能危害人們。因此直到今日,國人或刻木頭、或用金屬鑄成重明之鳥的形狀,放置在門戶之間,能嚇退魑魅魍魎等邪物。今天人們每每在元月一日,或刻木鑄金、或圖畫雞於門窗的習俗,就是這樣來的。」

古代的祭祀器物也有一種刻有雞型圖飾的酒器,稱為「雞彝」或稱「雞夷」。

而於遼寧遼陽附近北園街漢墓裡,發現有《鬥雞圖》壁畫,堪稱是我國最早的雞壁畫了!

當然,因為雞與人親近,雞畫能避邪,雞又與「吉」諧音,自是吉利的象徵,因此歷代畫家有許多人很喜歡畫雞。除了畫公雞,以表彰其五德之外,畫家也很喜歡畫母雞與小雞,以母雞護小雞表彰「母慈故能勇」的精神;或兼畫公雞母雞小雞,以示天倫之樂;或純粹畫小雞,以小雞可愛的形象,配以庭園常見的植物或花卉,每每令人興起家園之思。

因此,歷代產生了許多畫雞名家。

《宣和畫譜》裡,記載五代時期一位擅長畫雞的畫家:「梅行思,不知何許人也。能畫人物牛馬,最工於雞,以此知名,世號曰梅家雞。」能畫出名號來,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宋代留下許多以雞為題材的繪畫,只是因為沒有落款,因此儘管畫得精采,卻不知何人所畫。明代大畫家沈周,也留下很多雞畫,台北故宮就藏有他的畫雞作品。

唐伯虎也很喜歡畫雞,而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題畫雞詩,如︰「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光讀其詩,就可以感覺到雄糾糾、氣昂昂的公雞,已經活生生的躍然紙上。

八大山人也喜歡畫雞,不過還是保持他一貫「白眼向人」的造型。

清代郎世寧把西畫技巧運用到中國畫來,也留下了不少以西方寫實風格所繪製的雞畫。

近代畫雞名家更是輩出。

喜歡畫人間煙火的齊白石就是其中翹楚。

由於齊白石出身湖南鄉下,自小與雞為伍,對雞的習性型態當然瞭如指掌。加上畫家敏銳的觀察能力,因此創造出了許多饒富趣味的雞畫。尤其所繪小雞,更是可愛無比。

另外任伯年亦擅長畫各式動態的雞,配以庭園小景,如豌豆花、南天竹、桃花、紫藤等等,構圖常出新意,令人激賞。

徐悲鴻則喜畫雞鳴,並常以「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題畫,用以表示在惡劣環境下,不畏艱難仍須堅持格調的精神。

高其峰、趙少昂、張書旂、王雪濤、歐豪年等等,各擅勝場,亦創造出了許多不同風格、不同趣味的雞畫。例如︰嘗見趙少昂先生畫大雨滂沱下的公雞,雖渾身濕透,卻仍不失意氣雄昂,令人叫絕。

遙想小時,我也常與雞為伍,如今身居現代都市叢林,久已不聞雞鳴,夢裡家鄉,或許只能從畫裡追尋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