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經典文學】(24)

星雲大師  |2017.01.03
1742觀看次
字級
禮運大同篇(下)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春秋‧孔子

禮運大同篇(下)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春秋‧孔子
【佛教問題】
一、大師曾提過,「人間佛教」要有人間的性格、人間的倫理。請問大師,人間的倫理是什麼?現在的社會是否應該建立一些新倫理觀?
所謂人間佛教的新倫理觀,就是要建立「怨親平等」、「生佛一如」、「物我無間」、「人我互換」、「天下一家」的平等觀與慈悲觀。
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所以「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甚至「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有了這種「人人皆當成佛」、「人人互為眷屬」的平等觀與同體觀,就能「怨親平等」,就容易有「人我互換」的慈悲心。人我之間只要能換個立場替對方著想:「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人際關係就會更和諧。
所以,我對人間佛教的理念,就是建設一個「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社會;建立一個沒有仇恨,只有感恩,沒有打擊,只有幫助的「人間佛國」。總之,人間佛教就是美好的世界,是極樂淨土的人間化,而這種美好的世界,首須建立人間的倫理道德,如果人我之間都能相互尊重、包容,則和諧就不困難了。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上)》〈佛教對「倫理問題」的看法〉
二、佛教徒的人我相處之道?
布施及喜捨是最好的人我之道。人際間的衝突、矛盾,都在於大家只顧及自我立場,忽略了對方的需求,因此,造成彼此的怨恨及諍論不休。
佛教的人我相處之道,本著護念眾生的柔軟心,視一切眾生如父如母,如親眷手足,自然能夠和樂相敬。人我相處之道,秉持光榮歸於他人,你大我小的信念;利益歸於他人,你樂我苦的胸襟。能以佛心、菩薩心與人相處,便能水乳相融,無有嫌隙。
此外,佛教的四攝法:「布施」,令眾生身心無憂;「愛語」,令眾生發大信心;「同事」,令眾生信受法義;「利行」,令眾生入佛之智。慈悲喜捨是人我相處之道,忍耐柔和是人我相處之道,慚愧感恩是人我相處之道,惜福結緣是人我相處之道。
──節錄自星雲大師編著《佛光教科書(九)佛教問題探討》〈生活〉


與世界接軌
文/星雲大師
地球上,一百多個國家,無論大國小國,都各有特色。有人說:瑞士很小,但是瑞士的經濟可以執世界之牛耳;有人說:新加坡也很小,但新加坡的法律、秩序,可以昂首邁進優良的國家之列。世界上很多落後、貧窮的國家,他們都孜孜不懈的為國家爭取生存,爭取榮耀,爭取與世界接軌的機會,不得不令人對他們感到佩服。
所謂「與世界接軌」,不是你的飛機可以飛到我的國家來、我的商船可以停靠在你境內的港口裡,或是我的鐵路可以通過你的國家,到達其他地方,乃至我的國家人民,能像歐洲各國的人民遊走在許多地區,不受限制。現在我們希望的是,世界上所有國家,舉凡旅行、通商、通婚,大家都能更進一步的相互接軌,以期促進世界和平,最終達到地球村的理想。
如何才能與世界接軌呢?略述意見如下:
一、與世界的語言接軌:現在世界分裂,最大的問題在於語言不能統一,光是一個歐洲,就有德、法、英、葡、義、西等多種語言,有時從這條街到那條街,就無法溝通。語言是人間情義交流的重要橋梁,語言有了隔閡,國與國、民與民怎麼能水乳交融呢?像一個國家的種族之間,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語言,這一省的人聽不懂那一省的話,這個鄉鎮聽不懂那個鄉鎮的話;語言不通,民族的感情怎麼能建立呢?世界的語言紛歧,造成人際疏離,就像火車不能接軌,就不能順利暢通。因此,人類要想和平,語言學者應該想辦法讓國際語言統一,如此或有世界和平的一日。
二、與世界的種族接軌:世界上的種族歧視,也是造成分裂的原因。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還有所謂優秀的民族、落後的民族。其實,每個種族都有他的尊嚴,都應該平等的互尊互重、互信互敬,尤其要互相通婚。每個國家倡導通婚,假以時日,一百年後,就能進一步促進友誼。
三、與世界的思潮接軌:世界由於土地幅員廣大,加上高山、大洋阻隔,很多地區被分裂,致使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思想、文化特質。在這個人間,如果大家沒有把思潮統一,分裂鬥爭必是不可避免。所以國際學者們,要求得世界和平,必先從人際之間、種族之間的思想建設做起。例如:「四海之內皆兄弟」、「我們都是一家人」、「一切人等都如我們的父母兄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甚至佛教的「法界平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乃至中國的「儒釋道一家」……。人人都有慈悲、仁愛、犧牲、奉獻的精神,都能建立平等的思潮與觀念,都有相互包容的心胸與認知,這個世界才能接軌,才會改變。
四、與世界的經濟接軌:現在世界有很多國際銀行,但是多數國家到其他國家開設銀行,並不是為了幫助對方,而是要賺取對方的金錢。如果大家都能把牟利的目的,改成幫助對方、利益對方,如此才能促進世界大同。因為世界的財產,不管天上的、地上的、海洋裡的,都是公產,如果各國能從改善關稅制度做起,使各國都有平等互惠的優待,一旦財富平等了,大家幸福快樂的生活,世界那哪裡還會有戰爭呢?
──摘自《人間萬事》第八冊 p.364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