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院長林全日前在臉書上表示,如民眾對政府食安管理能力缺乏信心,則任何管制或開放措施都沒有意義。行政院翌日舉行「日本食品進口暨公聽會說明」記者會,發言人徐國勇表示:「沒有建全查核管理機制,就沒有開放的問題。」換言之,紛擾、爭議多日的開放日本核災地區產品、食品進口一案,行政院終於決定鬆口,不再強硬放行。
民眾對解禁日本核食,反彈聲浪愈趨轉強;再加上國民黨發動反核公投、遊行與罷免挺核食民進黨立委的「三合一抗爭行動」,讓政府感受壓力。連日來到處發現有未經申請核准的日本核災區食品,連知名廠商和大賣場都淪陷了,讓民眾對政府所說的「邊境查驗」與「加強管理」,失去信心。
政府此時懸崖勒馬,宣布暫緩執行開放日本核食,是明智之舉。鑑於廣大民眾仍關心這個議題,且未來終究還是得面對日本核食是否要輸台;原訂在十二月下旬要陸續展開的三場公聽會,會照常舉行。為了尊重專業與昭示公信,這三場公聽會將由公民團體與專家主辦,希能對加強查核管理機制,補強漏洞,如如何杜絕在複合式包裝裡的成分、配料等涉及核災區原料,提供有效的查緝管理辦法,提供行政機關做為參考。透過公聽會讓專家對一些相關資訊與消息,進行確認或澄清,降低民眾的憂慮與惶恐。
這段期間政府的作為,顯示食品安全管理的能力亟待提升;特別是在輻射食品的查驗方面,政府的人力與設備嚴重不足;如政府最終仍以「解禁日本核災地食品」為目標,強化查驗能力是當務之急。
衛福部食藥署和農委會漁業署並沒有能力進行輻射檢測,一旦在邊境查驗時遇到可能涉及輻射問題時,這兩個單位必須提供樣本交由原能會協助檢測。而目前原能會的相關人力只有十三人。值得注意的是,其實原能會是原子能業務的主管機關,任務是「嚴格執行核能安全管制、輻射防護及環境偵測,妥善規畫放射性廢棄物管理,以確保核能應用安全」,並不是進行「食品的檢幅射檢測」。因此原能會的檢驗人力中,其實多是兼職協助進行食品幅射檢測;在如此困窘的人力下,要做到徹底防杜輻射食品進入台灣,是難以達成的任務。
正是由於相關人力的嚴重不足,目前也只有針對由台中和高雄進口的日本食品進行邊境查驗,至於由台北和基隆進口的日本食品,則沒有辦法進行必要的查驗,食安漏洞之大,實在超乎民眾的想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強化查輯與檢驗能力,政府勢必要增加人力、增添設備。而人力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設備也要通過一定的驗證,這些都必須投入預算和時間。既然政府已經決定暫緩放行日本核食,就該趁機好好盤點食安查驗與管理的能力,不足之處,必須盡速補足;總要做好做滿,才能重拾人民的信心;才能談何時開放日本核災地區產品輸台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