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獻策 四達人教你吃出健康

陳玲芳 |2016.12.17
1700觀看次
字級
用杏鮑菇和彩椒等蔬食製作出的美味地中海餐。圖/記者楊祖宏
農糧署署長陳建斌正在催生國產黃豆豆漿。圖/記者楊祖宏
環境教育師許玉華教民眾認識原住民百年傳承的傳統作物「紅藜」。圖/記者楊祖宏
極富養生概念的發芽米麵包與水素水豆漿。 圖/記者楊祖宏

文/記者陳玲芳 圖/記者楊祖宏

劉沁瑜:鼓吹地中海飲食防失智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五年前曾出版《這樣吃,不失智》食譜書,教導大家保健頭腦的正確觀念。為延續好的飲食型態的推廣,今年十一月又再出版《不失智的台式地中海餐桌》,以台灣菜市場常見食材,製作五十道台味十足的家常菜,幫助民眾預防失智。

輔仁大學民生學院營養科學系副教授劉沁瑜表示,台灣一年四季有豐富的蔬菜水果及漁產可選擇,透過在地食材的運用,就能吃到健康飲食。

劉沁瑜指出,所謂「地中海飲食」,是以蔬食為基礎的飲食型態,肉類以魚類、海鮮為主,紅肉的攝取量較少,並以乳製品提供高品質蛋白質與鈣,採用未精製的初榨橄欖油。台灣的油菜籽油、芥花油、花生油、芝麻油、苦茶油與橄欖油,同樣都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抗氧化維生素、維生素B、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等營養素,加上不可或缺的堅果種子,每日均衡攝取,即可降低國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陳建斌:催生國產黃豆豆漿

農糧署今年十二月二日至四日,在台北世貿三館舉辦「2016米穀雜糧精品展銷會」,以「創新、高值化」為主軸,展售全台各地最新鮮、安全、精緻、多元的國產米穀雜糧及其加工產品。展銷會現場共規畫七大展區,包括「雜糧精品溯源區」展示銷售具生產追溯、產銷履歷,在地最優質的雜糧產品,如國產黃豆、黑豆、紅豆、蕎麥、毛豆、地瓜等產品。

農糧署署長陳建斌說,據農糧署調查,市售豆漿幾乎沒有國產豆生產製造的豆漿,都是進口黃豆,極少為非基改豆。國產豆因產量少,相較於國外黃豆有三倍價差、黑豆有兩倍價差。

為讓國人能夠以低價品嘗到國產豆製作的優質豆漿,由國內農民提供豆子、業者生產製造的豆漿,預計於十二月下旬上市,期望滿足國人味蕾的同時,也能讓大眾「喝出健康」。

許玉華:邀你種下五感穀物

今年十一月上旬在高雄佛陀紀念館舉行的「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首次與行政院農糧署合作,在活動中推廣台灣在地的雜糧。除了克洛浦水素餐廳的發芽米麵包頗受好評,首次與佛館合作、在活動中設攤的花蓮富里鄉第十七產銷班,以「遊穀契」為名,銷售充滿原住民風味及能量的穀物「黑白米」。

原住民出身的許玉華,母親是阿美族人,為了延續母親家族的傳統及關注故鄉生計,在農會組成產銷班,以「遊榖契」之名,推動原住民有機米,她強調唯有將「旅遊」與「穀物契作」結合,並深植於生活及文化之中,才能世代傳承,讓原住民的文化綿延不斷。

原本是公務員的許玉華,如今身為環境教育師,也是環境工程師,除在蔬食博覽會中擺攤,也教民眾認識藜麥家族中的台灣原生種,即號稱「穀類的紅寶石」、原住民百年傳承的傳統作物「紅藜」。同時也歡迎人們以「眼、耳、鼻、舌」感受大自然及食物風味,加上親自觸摸土地的雙手,共計「五感」,到花蓮富里與原住民共同種下屬於自己的「五感穀物」。

謝新茂:推廣水素水與發芽米

「人每天都要吃吃喝喝,因此要從吃喝開始顧好健康。」忙碌的現代人,飲食講求快速方便,往往難以兼顧健康與美味。位於高雄左營的克洛浦水素餐廳,董事長謝新茂創新養生概念,主打的健康料理,是以「富氫水」與「發芽米」為原料。

一九九九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確認,人類疾病的根源,是因活性氧(自由基)對細胞的組織氧化損壞所引起,而文明病(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有九成是活性氧所引起。

WHO曾長期研究,發現長壽村的飲用水與一般飲用水不同,這些地區的水質不但乾淨,且具負電位、弱鹼性、小分子、微量礦物質等特性。健康專家更進一步指出,現代人的病痛,約有八成可透過健康的水源去除。

水素水是日本很夯的養生水概念,謝新茂於是將富氫水導入餐飲,開發CLP水素棒,從水開始做起,讓餐點多了健康養生。克洛浦水素餐廳也推廣發芽米,發芽米比一般米具備更多營養素,有機發芽專用糙米,無過量農藥殘留,不論煮飯或做麵包,都能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今年七十歲的謝新茂,年輕時從事機械加工,從白手起家,到榮獲傑出中小企業獎、亞太傑出企業、十大風雲人物企業家獎、高雄市十大傑出市民、永續精銳獎、創新研究獎、小巨人獎、金質獎等,為南台灣獲獎無數的知名企業家。

一向不菸、不酒,注重養生的他,卻在五十二歲那年中風,五十七歲又二次中風,從此必須依賴輪椅,因此也讓他不再為事業勞碌奔波,開始大量吸收各項醫藥新知,研究中醫與營養學,除先後考取中國中醫師、營養師證照,也獲頒「歐盟伯爵漢國際大學」榮譽博士。

當年徘徊鬼門關時,謝新茂於冥冥之中,看到觀世音菩薩與玉皇大帝遞給他的卷宗上,書寫著「普渡眾生」四個大字,因此,開啟了他的水素健康餐飲新事業,不僅造福人群,也讓自己重拾健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