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獻策 四達人教你吃出健康 陳玲芳 |2016.12.17 語音朗讀 172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用杏鮑菇和彩椒等蔬食製作出的美味地中海餐。圖/記者楊祖宏 農糧署署長陳建斌正在催生國產黃豆豆漿。圖/記者楊祖宏 環境教育師許玉華教民眾認識原住民百年傳承的傳統作物「紅藜」。圖/記者楊祖宏 極富養生概念的發芽米麵包與水素水豆漿。 圖/記者楊祖宏 文/記者陳玲芳 圖/記者楊祖宏 劉沁瑜:鼓吹地中海飲食防失智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五年前曾出版《這樣吃,不失智》食譜書,教導大家保健頭腦的正確觀念。為延續好的飲食型態的推廣,今年十一月又再出版《不失智的台式地中海餐桌》,以台灣菜市場常見食材,製作五十道台味十足的家常菜,幫助民眾預防失智。 輔仁大學民生學院營養科學系副教授劉沁瑜表示,台灣一年四季有豐富的蔬菜水果及漁產可選擇,透過在地食材的運用,就能吃到健康飲食。 劉沁瑜指出,所謂「地中海飲食」,是以蔬食為基礎的飲食型態,肉類以魚類、海鮮為主,紅肉的攝取量較少,並以乳製品提供高品質蛋白質與鈣,採用未精製的初榨橄欖油。台灣的油菜籽油、芥花油、花生油、芝麻油、苦茶油與橄欖油,同樣都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抗氧化維生素、維生素B、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等營養素,加上不可或缺的堅果種子,每日均衡攝取,即可降低國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陳建斌:催生國產黃豆豆漿 農糧署今年十二月二日至四日,在台北世貿三館舉辦「2016米穀雜糧精品展銷會」,以「創新、高值化」為主軸,展售全台各地最新鮮、安全、精緻、多元的國產米穀雜糧及其加工產品。展銷會現場共規畫七大展區,包括「雜糧精品溯源區」展示銷售具生產追溯、產銷履歷,在地最優質的雜糧產品,如國產黃豆、黑豆、紅豆、蕎麥、毛豆、地瓜等產品。 農糧署署長陳建斌說,據農糧署調查,市售豆漿幾乎沒有國產豆生產製造的豆漿,都是進口黃豆,極少為非基改豆。國產豆因產量少,相較於國外黃豆有三倍價差、黑豆有兩倍價差。 為讓國人能夠以低價品嘗到國產豆製作的優質豆漿,由國內農民提供豆子、業者生產製造的豆漿,預計於十二月下旬上市,期望滿足國人味蕾的同時,也能讓大眾「喝出健康」。 許玉華:邀你種下五感穀物 今年十一月上旬在高雄佛陀紀念館舉行的「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首次與行政院農糧署合作,在活動中推廣台灣在地的雜糧。除了克洛浦水素餐廳的發芽米麵包頗受好評,首次與佛館合作、在活動中設攤的花蓮富里鄉第十七產銷班,以「遊穀契」為名,銷售充滿原住民風味及能量的穀物「黑白米」。 原住民出身的許玉華,母親是阿美族人,為了延續母親家族的傳統及關注故鄉生計,在農會組成產銷班,以「遊榖契」之名,推動原住民有機米,她強調唯有將「旅遊」與「穀物契作」結合,並深植於生活及文化之中,才能世代傳承,讓原住民的文化綿延不斷。 原本是公務員的許玉華,如今身為環境教育師,也是環境工程師,除在蔬食博覽會中擺攤,也教民眾認識藜麥家族中的台灣原生種,即號稱「穀類的紅寶石」、原住民百年傳承的傳統作物「紅藜」。同時也歡迎人們以「眼、耳、鼻、舌」感受大自然及食物風味,加上親自觸摸土地的雙手,共計「五感」,到花蓮富里與原住民共同種下屬於自己的「五感穀物」。 謝新茂:推廣水素水與發芽米 「人每天都要吃吃喝喝,因此要從吃喝開始顧好健康。」忙碌的現代人,飲食講求快速方便,往往難以兼顧健康與美味。位於高雄左營的克洛浦水素餐廳,董事長謝新茂創新養生概念,主打的健康料理,是以「富氫水」與「發芽米」為原料。 一九九九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確認,人類疾病的根源,是因活性氧(自由基)對細胞的組織氧化損壞所引起,而文明病(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有九成是活性氧所引起。 WHO曾長期研究,發現長壽村的飲用水與一般飲用水不同,這些地區的水質不但乾淨,且具負電位、弱鹼性、小分子、微量礦物質等特性。健康專家更進一步指出,現代人的病痛,約有八成可透過健康的水源去除。 水素水是日本很夯的養生水概念,謝新茂於是將富氫水導入餐飲,開發CLP水素棒,從水開始做起,讓餐點多了健康養生。克洛浦水素餐廳也推廣發芽米,發芽米比一般米具備更多營養素,有機發芽專用糙米,無過量農藥殘留,不論煮飯或做麵包,都能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今年七十歲的謝新茂,年輕時從事機械加工,從白手起家,到榮獲傑出中小企業獎、亞太傑出企業、十大風雲人物企業家獎、高雄市十大傑出市民、永續精銳獎、創新研究獎、小巨人獎、金質獎等,為南台灣獲獎無數的知名企業家。 一向不菸、不酒,注重養生的他,卻在五十二歲那年中風,五十七歲又二次中風,從此必須依賴輪椅,因此也讓他不再為事業勞碌奔波,開始大量吸收各項醫藥新知,研究中醫與營養學,除先後考取中國中醫師、營養師證照,也獲頒「歐盟伯爵漢國際大學」榮譽博士。 當年徘徊鬼門關時,謝新茂於冥冥之中,看到觀世音菩薩與玉皇大帝遞給他的卷宗上,書寫著「普渡眾生」四個大字,因此,開啟了他的水素健康餐飲新事業,不僅造福人群,也讓自己重拾健康。 前一篇文章 食不安? 專家教你吃動都健康 下一篇文章 護眼專欄 慣用眼視力模糊 竟是罹患黃斑部病變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5【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開啟睡眠之門【中醫專欄】冬季到了,台灣人該這樣進補食安醫師顏宗海 教你打造無毒餐桌【養眼專欄】為何視力好或高度近視,都易提早白內障?吃得好 讓排毒變成日常 作者其他文章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AI判讀、基因、血液檢測 3技術早期揪出失智症防腸病毒、流感 洗手降25%風險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食安醫師顏宗海 教你打造無毒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