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璀璨 台灣新文人茶器 文/吳德亮 |2016.12.06 語音朗讀 299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打開中國美術史,肇始於唐代、濫觴於宋元,極盛於明清的「文人畫」,風格明顯區隔於民間畫工與宮廷畫師之外,講求筆墨情趣、強調氣韻,重視文學、書法修養與畫中意境的締造,創作表現強調詩、書、畫、印結合。圖/吳德亮 陳念舟金銀煮水壺 圖/吳德亮 林義傑蟾定壺 圖/吳德亮 江世為台灣金銀岩礦燒。圖/吳德亮黃存仁極星銀天目茶器。圖/吳德亮 文/吳德亮 打開中國美術史,肇始於唐代、濫觴於宋元,極盛於明清的「文人畫」,風格明顯區隔於民間畫工與宮廷畫師之外,講求筆墨情趣、強調氣韻,重視文學、書法修養與畫中意境的締造,創作表現強調詩、書、畫、印結合。代表人物有唐朝的王維、北宋蘇軾、元代趙孟頫,以及明代的唐寅、文徵明等。由於文人畫的興起,不僅促進了中國山水與花鳥繪畫的發展,更使得中國繪畫飽含豐富的文學性、哲學性與抒情性,影響至為深遠。 明初社會動亂,後又有宦官亂政等因素,使得許多胸懷大志的文人,不得不寄情山水以避禍,而茶藝正是抒憂排鬱的最佳方式,文人紛紛追求茶葉本色、真味與自然之性,強調茶席環境,以及幽雅氛圍的營造,將品茶、賞器、吟詩賞畫與聞香等,同時融入生活藝術,使品茶成為一種契合天地、回歸自然的活動,開啟明代「文士茶」的風起雲湧。 而始於十八世紀清朝中葉的「文人壺」,卻是宜興紫砂陶藝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由於文人的參與,將繪畫、書法、鐫銘、設計等各種藝術注入紫砂壺後,讓壺器開始有了新的生命,茶壺製作也從單純的工藝提升至藝術創作的層次。 因此,傳承明代文士茶「詩書茶畫」的真性情,至清代文人壺強調人文風貌的創作,正是「台灣新文人茶器名家大展」最重要的精神所在。該展至今已堂堂邁入第三年,從單純的作為拋磚引玉,到今天逐漸蔚為風氣、引領風騷。今年更以「金銀璀璨」為展出主題,期盼在茶器美學、收藏價值、實用功能與茶質表現之間,求取現代文士茶與新文人壺的最大公約數。 世人多愛金銀,儘管黃金白銀價格幾年前稍有退燒,最近又隨著各國貨幣競貶而大幅回升。台灣不少藝術家也始終樂在其中,有直接以金銀鍛敲而成金壺或銀壺者,如以「無垢茶活」紅遍兩岸乃至東北亞的陳念舟大師,全然迥異於日本江戶時代以降的金銀茶器風格,「中國風、台灣情」的極致表現,不僅在北京嘉德拍賣中大放異彩,更為他贏得「兩岸金銀壺第一人」的封號。 而在陶瓷茶器上做金銀表現,近年也深受青睞;有陶藝家在茶器燒造完成後,以黏劑貼上金箔,最後塗上耐熱漆大功告成,無須再次低溫燒造,就能呈現黃金貴氣的質感;其中又以愛青蛙與蟾蜍成痴的陶藝家林義傑最具代表;而南台灣的宋弦翰夫婦也多有嘗試。 特別的是台灣岩礦壺新銳陶藝家江世為,採用本土數十種天然岩礦結合陶土調配,不僅燒成土胎質地堅硬,壺胎呈現光芒的質感;以金釉與白金釉加飾交互焠煉實驗後,創作出風格特殊的台灣金銀岩礦燒,飽滿的肌里在普魯士藍結合桃色或褐色的天空滿布金星,口緣則以白金釉作為邊圈畫上完美句點,斑燦奪目的壺身顯得更玲瓏有致,令人驚喜。 此外,吳金維與吳堅材兩位陶藝家,則堅持不用金釉、白金釉、金箔或任何塗料,純粹以「一土、二火、三窯」的嫻熟技法與異於常人的創作方式。吳金維在屢敗屢戰的千百回柴燒烈火質變中,成就了兼具黃金光澤與多種色彩自然互補的炫燦,作品不僅可以明顯感覺火焰流竄在陶坯上所烙下的吻痕,層次豐富的金質若隱若現地透出紅色肌里,更能感受無可抗拒的一股霸氣;而吳堅材則以低於一成的柴燒窯變機率,細密有致地呈現出神祕多變的風貌,成就令人驚豔的白銀帝國。二者的表現均令茶人與收藏家嘆為觀止。 在黃金表現中最為突出的陶藝家吳晟誌,則完全不使用上述常見技法,而以充分掌握台灣土質特色為前提,創作出強烈鮮明的台灣新色。儘管只使用瓦斯窯或電窯,卻能以單掛釉燒出柴窯般黝黑的金屬質感,加上彷彿金屬氧化的金花妝點,成就今天獨一無二的「黃金鐵陶」作品。而釉色呈現璀璨的金花,除了泥土的調配,釉料也全部自己調製,再加上燒窯溫度的火候與經驗不斷累積的技巧,金花自然破「黑」而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曾任紫藤文化協會祕書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執行祕書、北投文物館副館長的洪侃,精研日本茶道與台灣茶藝多年,無論識茶、行茶與茶器的掌握均十分精準,更曾在北投文物館與佛光山等地策辦台灣首次規模最大的「日本茶道文化特展」,而轟動一時。卸下重擔專心創作的茶書畫與茶則、茶碗等茶道器皿,適度「點金」的呈現也頗為可觀。 而以天目盞創作聞名的陶藝家黃存仁,無論黑炫如金或火紅如焰為基準變化的渾厚主體,從曙光乍現的開口、進入內緣水亮的銀、星綻的灰、瑪瑙的棕、琥珀的橙,到碗底深邃的曜金黑,油滴紛呈的結晶花紋幾乎無懈可擊。近年更進一步燒出「極星銀」天目盞,沖泡時沸水從曙光乍現的開口進入,經過內緣星綻的琥珀,到碗底深邃的炫黑;在兔毫輕煙升起的淡淡茶香中,水光粼粼為銀色的花紋結晶更添幾分嫵媚。 至於偏愛釉燒,用釉以單色系反光性不強為主軸的宋弦翰、蔡依儒伉儷,儘管作品以中國最古老結晶釉之一的茶葉末釉最為出色,色澤古樸深沉,極具古意。近年也在壺鈕或口緣飾以金釉,含蓄地在沉穩中更添靈動。 (「二○一七台灣新文人茶器名家大展」,即日起至二○一七年一月十五日止,在台北市華山文創園區台北紅館展出) 前一篇文章 【11-12月主題徵文-記得當時年紀小】 撞斷弟弟的門牙 下一篇文章 貴族的入口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古「滇王之印」 蛇年再現金銀壺佛壇前的貓台灣龍壺迎龍年近百年的老茶膏 紛紛再現母親節祝福 在畫中砌一座電話亭【茶票詩畫】茶香詩畫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