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經典文學】(3)

星雲大師  |2016.12.05
2660觀看次
字級
圖/豐一吟繪 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圖/豐一吟繪 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圖/豐子愷繪 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夫妻之道 (上) (百忍太和) 人間和氣福運開。 家中吵鬧便生災。 暗中再加鄰居笑。 定規沒有好日來。 夫妻因緣前生定。 夫唱婦隨萬事成。 百世修來共船度。 千世修來共枕眠。 ──唐‧張公藝

夫妻之道 (上)
(百忍太和)
人間和氣福運開。
家中吵鬧便生災。
暗中再加鄰居笑。
定規沒有好日來。
夫妻因緣前生定。
夫唱婦隨萬事成。
百世修來共船度。
千世修來共枕眠。
──唐‧張公藝
【作者】
張公藝(577~676),鄆州壽張(今山東台前,一說山東陽谷)人,漢初「開國三傑」之一張良的第二十六世孫,歷北齊、北周、隋、唐四代,享年九十九歲(虛歲百歲)。據《資治通鑒》載:「壽張人張公藝九世同居,齊、隋、唐皆旌表其門,上過壽張,幸其宅,部所以能共居之故,公藝書『忍』字百餘以進。」
張公藝九代同堂,子孫繁眾,人財兩旺。周遭的鄰居對這個大家族都讚歎有加。有說人是因為當家的人公平、管理有方,也有人說是一家人團結、品德高尚,名聲遠播,甚至傳到當朝皇帝唐高宗李治的耳中,於是趁著與皇后武則天去泰山封禪的路上,到他的府上訪視。
張公藝說:「我們九世同堂,全家有九百多人口共享餐飲,每到吃飯時間便擊鼓為號令,群坐餐廳,男女分別入席,老人在上,晚輩在下,兒童另設桌凳,上下謙恭禮讓,一團和氣。」
唐高宗想試探張公藝治家的本領,便給他兩個梨子。張公藝就讓家人用石臼粉碎,倒進缸裡加水,鳴鼓集合全家,每人用小匙喝一口,這樣子全家人都可以品嘗得到。
這個大家庭不但人講義氣,連家畜也一樣。例如家裡養的一百隻狗,到了吃飯的時間,只要有一隻沒到,其他的狗都不會進食。據說,唐高宗當時就是看了餵狗的情形,一直到現在,還有「張公藝家的狗缺一不食」的美談。

【修行問題】
居家如何過感情生活?
一、對父母長輩要恭敬孝養,以盡人倫之情。
二、對兄弟姊妹要助其創業,使其生活順利,以盡手足之情。
三、對夫妻伴侶要相敬相愛,生活無令缺乏,以克盡夫妻互諒互信之情。
四、對年幼子弟要教授禮儀及處世之道,助其達成理想,以盡提攜之情。
五、對親人朋友要講求仁義,以盡守望相助之情。
此外,居家的感情生活中,除了創造歡樂的氣氛,增進彼此情感的融和,更要以緣起法,昇華淨化彼此的執著,以信仰為居家生活的中心,帶領眷屬,由愛家到愛人,將家庭的小愛,擴大為菩薩清淨的大慈大悲。

──節錄自星雲大師編著《佛光教科書(九)佛教問題探討》〈家庭〉

和樂家庭
文/星雲大師

《法句經》云:「居家事父母,治家養妻子,不為空而行,是為最吉祥。」《無量壽經》也載:「世間人民、父子、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逆。」果真家庭能如此,那是真是人間吉祥事。提供以下四點,做為建立「和樂家庭」的參考:
第一、上慈下孝,闔家和樂:家不是光靠一個人的努力就能和樂,而是要全家上下一心,共同創建。所謂「同體共生」,家裡的每一個分子,更是彼此共生共榮,因此,建立和樂家庭,上慈下孝,是每個人的責任。
第二、夫婦融洽,相敬如賓:所謂「夫有義,婦有德」,夫婦同心同德,家庭一定融洽。但是假如夫妻相處不和,互相怨恨,這是兒女的不幸,受害的是整個家庭。因此夫婦雖然是不同個體,關係至為密切,無論人前還是人後,都要恩愛親暱,彼此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
第三、兄友弟恭,上下有序:一個家庭,無論年齡大小,大家恪守本分,禮讓和諧,必能井然有序。尤其兄弟姐妹之間要互相尊敬,如古人所云:「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彼此愛護,才能和諧融洽。否則兄弟鬩牆,只會造成父母的傷痛,削弱家庭的力量。
第四、敦親睦鄰,守望相助:平時要親人鄰居多往來,即使只是一個禮貌性的招呼、一點小小的物質結緣、一句讚美關懷的語言、一些好處利益的分享,都會回報到自己的身上,帶來善美的因緣。尤其現代人大都居住在社區裡,彼此關照更形重要,守望相助,就能遏止小偷、壞人的覬覦。人我相助,就是天堂;鄰里相敬,即是淨土。天堂就在自己家中,淨土就在居住的社區裡。
古人說:「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兄友弟恭,夫義妻賢,中外和樂,必致禎祥。以上這四點,是「和樂家庭」的條件與助力。

第一、上慈下孝,闔家和樂。
第二、夫婦融洽,相敬如賓。
第三、兄友弟恭,上下有序。
第四、敦親睦鄰,守望相助。

──摘自《星雲法語》第十冊 p.262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