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交流 投入社團感受文化大不同

文/張邱益、盧小倩、賴偉玲 |2016.11.26
2590觀看次
字級

文與圖/張邱益、盧小倩、賴偉玲

近年來,兩岸青年學生交流日趨熱絡,每年的交換學生人數逐漸增多,大學社團無疑成為兩岸學生與當地學生進一步交流、了解當地風土文化的橋梁。

兩岸大學生活或許不同,但以社團種類來說,兩岸一樣繁多,性質包括學術性、服務性、興趣愛好性等。例如國學研究社、英日文社、天文社,以學術研究為主,嚴謹之外加上娛樂因素。服務性社團如兒童課輔社、愛心社、法律服務社等。至於以興趣愛好性質為主的社團,常見的有電影社、舞蹈社、登山社、武術社、動漫社等。

從社團的類型不難看出,大大小小近百個校園社團,涵蓋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透過社團了解大陸

然而,台灣有一些特色社團是中國大陸所沒有的,例如看海社,主要活動就是社員結伴去看海;還有同志社團「彩虹社」,他們讓孔子也披上彩虹旗,宣導多元性別平等。

就讀廈門市集美大學的台生郭宇辰告訴記者,他加入了籃球社,「我在台灣也曾加入過籃球社和街舞社,雖然感覺兩岸社團沒有什麼很大的差異,但參加社團可以結交更多從不同地方來的朋友,了解他們不同的文化。」

在上海理工大學就讀的台生賴羽亭則說:「我高中是在台灣讀書,當時加入的是熱門音樂社,在大學我加入了聲樂社,學期剛開始的時候,大陸社團會辦一個home party,就是租一個大房子,大家一起做飯、玩遊戲、聊天,增進了和大陸學生之間的友情,他們都很大方、不害羞。因為社團裡有許多來自不同省分的人,我也可以接觸到不同地域的文化。聲樂部裡面的人很多都唱得很好聽,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唱聲樂,但也有一些會唱聲樂很厲害的,讓我更進一步了解大陸。」

來台就讀東吳大學的陸生沈健鴻則是參加登山社。他說,參加社團活動時,很享受登山的過程和流汗的感覺,和一群人登山的過程中,雖然大夥不會說太多話,但是每個人都讓他感覺親切、真實。「社團裡的人都很好,有一個印象比較深的是,第一次登山不知道山頂上會很冷,沒帶外套,只穿了件短袖,到了山上我一直抱著書包,等大家做自我介紹,輪到我時,我就說我好冷,所以我一直抱著書包,這樣會暖和些,然後就有人拿了件外套給我穿,當時特別感動。」沈健鴻說。

另一位在東吳大學就讀的陸生劉洪濤則說:「我之前在大陸沒有參加社團,不過我到台灣參加了登山社、音樂劇社、攝影社。我覺得台灣社團很有氣氛,像一個大家庭,參與很舒服。在社團裡也結識了一些有趣的朋友,不得不說台灣社團的運作很成熟,對於活動的布置、記錄和經費支出等都很認真嚴謹。」

自己賺錢經營社團

從大學社團的運作也可看出兩岸差異,在大陸,社團的申請手續繁雜,建立初期必須擬定未來目標,一些小眾社團常在申請之初就被扼殺了,存活下來的,只有文學社、愛心社、籃球社等擁有廣大群眾基礎的社團。此外,大陸院校的校風較為保守,某個程度上也遏制了大陸社團的發展。但在台灣,社團的發展較自由化,因為社團屬於「自治」,沒有所謂「社聯」,每個人都有權利成立社團,哪怕這個社團只有一個人。

而當社團建立後,募集活動資金的來源和方式,兩岸也有所不同。以福建莆田學院和台北的實踐大學為例,莆田學院的社團經費大多來自於新生繳費、幹部補貼、老師贊助、畢業社友贊助等。實踐大學與莆田學院最大不同是,台灣的學生有時會走出校園,自己賺錢以經營社團。

大陸學生社團

重習技打基礎 展示能力舞台

大學作為自由殿堂,百花齊放的社團不僅為學生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讓新生感到驚喜又好奇,更為知識聖地增添年輕活力。

以西南民族大學為例,最有名的是FreeFly輪滑協會,這個社團自二○○五年成立以來,各個院系愛好輪滑的同學參加踴躍,至今已有上百名成員。每天晚上社團成員會在學校南區的南大門活動,有教學、娛樂、表演、切磋技藝。今年FreeFly輪滑協會與商家愛迪達合作,為商家代言滑輪設備。

此外,在西安交通大學有一個《大學》雜誌社,兼顧技術培訓、文學交流活動,堅持獨立性、專業性與原創性,是全中國大陸第一家由大學生自主創辦的正規雜誌社,創辦於一九九七年。雜誌社以紙面媒體為平台,雜誌對外發行全國。

雜誌社設有採編中心、視覺中心、網宣中心、行政中心,畫分明確,分工精細,雜誌社還以企業管理模式來管理。

上述FreeFly輪滑協會和《大學》雜誌社展現大陸高校社團與社會接軌的特點。在經營的過程中融入行銷、推廣商業模式,為社團成員畢業後進入社會奠定基礎。

土風舞社影響大

大陸的莆田學院則有大大小小社團共一百一十個,包括木蘭溪文學社、愛心社、土風舞協會等,其中屬公益類的愛心社和習技類的土風舞社是莆院最受歡迎的兩大「明星」,尤其土風舞社影響力最強。

值得一提的是,土風舞社創立者任職於莆田學院外語系的老師鄭若宜,來自台灣,社團創立於二○○五年的感恩節,鄭若宜說︰「很開心大家在土風舞社玩得很開心,我原意是讓學生都要有感恩的心,感恩身邊的親朋好友和過去一年努力成長的自己。」

土風舞社每學年都會把所有的活動安排妥當,節目囊括中西節日,意在發揚中華文化,精通西方文化以讓學生擁有多元文化素養。但最重要的活動還是每年十一月的感恩節和五月舞展。每年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是土風舞社盛大的「感恩心感恩情」活動,主辦者會要求男生身穿西裝打領帶,女生身著正裝長裙出席。活動中,老師向學生介紹感恩節的由來和西方的餐桌禮儀,準備感恩節大餐,還會進行「老師說」、「分享PPT成果」等小遊戲。

也有不少學生青睞公益服務性社團。莆田學院愛心社每隔周六會去福利院與老人小孩聊天、做遊戲,不定期回收舊衣物捐贈給貧困山區。愛心社社長的中文系學生林書菁表示:「愛心社的理念就是盡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它是莆院的清流,是唯一純公益的社團。我們創辦愛心社就是為了讓自己的行為影響他人,喚醒更多人的愛心。」

台灣學生社團

經費除了自籌 還靠社員熱情

相較於陸生大多選擇在大三結束社團活動,台灣的學生社團活動則不因畢業而結束,即使畢業了仍然關心社務,甚至掏腰包贊助社團。

在陸生的眼中,台灣各大專院校的社團形態各異、各具風采,充滿熱情與激情,放低姿態服務社會、服務學生。以歷史悠久的台灣大學來說,頗具特色的「尋雲手語社」就很吸睛,這個社團創社迄今二十餘年,以手語歌、手語劇來詮釋這個美麗曼妙的語言。

尋雲手語社開設社課,邀請老師教授手語,每堂社課都會有不同的主題,並教授基本文法,讓社員能夠慢慢掌握手語的奧祕。學期間也有不同的活動,如手語周、手語之夜、新生盃、杜鵑花節、新生手語觀摩、期末公演等。

此外,台大還有一個極富愛心、大陸院校所沒有的社團「懷生社」,社團關心的對象是流浪動物,也義務管理校內的小動物例如貓狗,也幫助處理校園周邊的流浪動物。

社團像個大家庭

此外,近幾年著力於兩岸交流的實踐大學則有將近七十個社團,登上「熱門榜」的社團包括熱音社、魔術社、熱舞社等,每年的社團博覽會、期初大會和期末大會這三個社團呈現「三足鼎立」態勢。

魔術社社長游璦慈向記者表示,社團博覽會僅是為了招生,期初大會主要是用於吸引新生,藉由表演介紹社團資訊。而期末大會則類似於成果發表,主要是看在這一學期是否有進步,也是吸引下一屆新生的好方法。至於社團經費籌措,游璦慈說歷屆的學長姐有些雖已畢業多年,但他們還是願意為了社團付出,幫助社團,另外,學校課指組老師對於社團都非常照顧,活動經費也不用太擔心。

擔任熱音社社長、日資三乙鐘少涵則表示,熱音社能經營下去的原因是社員的熱情,以及幹部的努力。大家都有個音樂夢,因此,幹部會不斷的努力拉近對音樂有興趣的學生,鼓勵他們完成音樂夢,這也是熱音社能夠持續下去的原因。當然學校也會補助部分經費,「有些是我們社團出去表演所賺取的錢作為社團經費。」鐘少涵說。

實踐大學日資三乙的賴榛羚對音樂充滿興趣,但她加入的是校隊鼓藝代表社,「我覺得鼓藝社練習時間長,但老師上課和學生學習都不會隨便,比部分社團來得辛苦,但是也因為這樣,才讓社團像個大家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