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吧台

文╱林薇晨  |2016.11.16
6012觀看次
字級

文╱林薇晨

餐廳裡的每一日,服務生各司其職,一人有一人的崗位。

有一些站外場的人,負責為客人帶位、斟水、配菜、點餐、收桌、結帳,含笑在桌與桌之間巡邏。

有一個站菜口的人,有一些跑菜的人。站菜口的人,負責守在廚房檢查與發送菜色,對內他要向師傅傳達客人的特殊要求,對外他要向主管回報烹飪情況,對下他要調度跑菜的人,妥善送出各種魚爐、煲鍋、湯盅、鐵板……

有一個站吧台的人,負責製作各式冷熱飲品與甜點。

異地的泰式餐廳是移植而來的熱帶,為了維持長久的盛夏,吧台的工作成了一種召喚,如若魔法,巧手一揮,變出五光十色的冰甜。

玻璃小碗裡,挖一球豆沙,挖一球西米露,擱上紅毛丹、亞達枳、菠蘿蜜,淋上椰奶,刨上冰沙,雪峰淋上七葉蘭糖水,點綴些許紅寶石與芋珍珠,轉瞬,一碗繽紛的摩摩喳喳完成了。零零星星小配件,綿的滑的脆的韌的嫩的,濃郁的,清爽的,芬芳的,這便是餐廳再現的南洋風情。

當然,這些都不是魔法,而是謹記腦中的諸般比例與步驟。

水果幾顆,刨冰幾克,站吧台的人,日日練習在最小的誤差中接近最精確的滋味,在實踐中,令觀念化為經驗。經驗之為物,便是在量具與儀器的輔佐之外,一種朦朧微妙的判斷。

根據標準的作業流程,一碗摩摩喳喳得刨一百五十克冰沙,那麼,刨冰機的速度多快呢,手心小碗裡的冰沙多重了呢,幾秒後要切掉機器開關呢,連續刨幾碗冰冰還不會融化呢,這些都只有交出時間去觀察,去領略。

這些是肉體的記憶,一旦安裝上身便難以忘卻,然而它難以言傳,因此吧台的學習注定是孤獨的。

吧台工作的迷人之處在於,此處洋溢色彩、氣味、口味、溫度、聲音,永遠有機會動用官能與審美。特別是聲音。

色彩、氣味、口味、溫度,總是為客人而準備的,只有聲音屬於吧台。

撬開罐頭的鏗鏘,裁切檸檬片的哆哆哆,冰塊在不鏽鋼雪克杯裡碰撞的叮叮噹噹,冰鏟挖掘冰塊的娑娑娑,刨冰機的轟隆轟隆轟隆,緩緩秤量茶葉時的窸窸窣窣,斟奶茶時低低的嘟嚕嘟嚕,微波爐倒數的嗶嗶嗶,水龍頭的淅瀝淅瀝,不絕於耳。喧鬧,參差,抑揚頓挫,這些是物料與設備的聲音,時間流逝的聲音,組成了名為「忙碌」的韻律。

冰鎮泰式奶茶之際,一鍋熱奶茶立在冰桶正中央,周圍填充滿滿的冰塊與冷水,時間過去了,某幾枚冰塊漸漸融化,於是那原本彼此緊緊嵌合的,樂高積木似的冰塊結構猛然鬆動,發出喀朗朗喀朗朗的聲響,然後冰塊與冰塊又各自找到新的位置,形成另一種新的結構,等待下一次消解與微調。

我最喜歡聽冰塊逕自排列組合時發出的聲音,清脆輕盈,宛若水晶與玻璃,令人心頭微涼。這時通常是開店之初,客人尚未湧入,宜於祈禱一日的順遂。

吧台是泰式餐廳裡的小島。

它不像外場有服務生彼此照應,也不像菜口有跑菜員聽候差遣,站吧台是一個人的旅行與修行。畢竟,吧台空間那樣狹窄,僅容旋馬都談不上,兩人並肩操作反而絆手絆腳,裨益小於添亂。

倘若當真到了不得不請求他人支援的境地,其實那也早已營救不了了,客人怨怒在所難免,多個誰進吧台不過是聊勝於無,責任到底難以分擔。

逢年過節站吧台時,我總感到自己確實就是「behind bars」,吧台即囹圄。

客人滿座,吧台出完一輪飯前飲料,正欲喘口氣,客人已經飽餐,紛紛索取甜點;於是吧台又繼續出完一輪飯後甜點,正欲喘口氣,驀然回神,四處已經堆滿無數杯盞器皿,環肥燕瘦等待涮洗、擦拭、歸位,同時打烊的盤點與灑掃也該開始進行了,這可真是分身乏術。

某次餐廳接下一組宴席,飯後一次得上一百三十二碗摩摩喳喳,此外另有許多現場散客的單子。長時間裡如此埋首重複相同配方百餘回,人便產生機械化的錯覺,種種操作近乎反射,彷彿自己成了製造甜點的機器。

於是下班之後,我就有一種過期的心情。或許因為是夏天的緣故,任何事物都容易腐壞。餐廳的熱帶,是服務生燃燒心志與體能,所生出的溫度。

餐廳組織每個月底都舉辦服務生的升等測驗,通過考官的核可便能獲得加薪與臂章,在這裡,服務生也有階級之分,授銜是一種懷柔。切檸檬片的刀工,亦是檢視內容之一,應試那日,我特別拜託師傅替我「砥礪」了吧台的水果刀,攜了那刀跟隨店裡主管與訓練員前往舉辦考試的分店,以免那店的刀子不伏手,枉費了素日的演練。水果刀密密層層包好,收在提袋裡,搭捷運時我始終擔心他人識破這行李,誤會我是危險人士,一路胸懷惴惴。

吧台的日常工作也就是這樣,站吧台的人帶著無以分享的妙法與巧勁,謹小慎微,努力趨近某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也許能夠抵達,也許不能夠,總之已經在路上了。

初初學習吧台事務時,老服務生們總是微笑說一句:「祝你早日成為神吧台。」

日後當我親身體會這話的意義,忽然感到了憂傷。而這憂傷的來源,或許並不是因為我終於成神了,恰恰是因為我還不夠神,不夠強不夠俐落不夠快,不夠駕輕就熟,不夠近於一部吧台機器,因此還會覺得疲倦;然而,成神似乎是眾服務生一致的願望,因此當我看見仍有無數新人前赴後繼自願登上吧台宛若舞台時,還是在心底默默願時間助他一臂之力。

儘管我也知道,離開了組織提供的比例與步驟,自己也就是個什麼都不會的人;又或者,單單習得這些比例與步驟,就能算是會吧台了嗎,我始終置疑。這是泰式餐廳的泰勒化。

然而,當我看見客人為了一碗璀璨晶瑩的摩摩喳喳笑逐顏開,總會忽忽覺得身為組織裡的零零星星小配件,似乎也沒什麼不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